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滇地黄连

滇地黄连

药材名称滇地黄连

拼音Diān Dì Huánɡ Lián

别名假苦楝、矮秃秃、千年矮、鸡血散、小罗伞、白花矮陀陀、七匹散、金丝岩陀、土黄连地黄连、思茅地黄连、小独根、火石五、岩桧、麻鸡翅膀、小岩三、小花药、小花叶子矮陀陀、小野椒。

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滇黔地黄连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nronia henryi Harms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滇黔地黄连 矮小灌木,高15-30cm。茎不分枝。奇数羽状复叶簇生于茎顶,连柄长5-7cm,被柔毛;小叶5-7,顶生小叶具柄,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1.5-3cm,先端渐尖、钝,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侧生小叶无柄,基部1对最小,先端浑圆或钝,通常全缘;中部的较大,卵形、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4.5cm,全缘或先端有少数钝齿。总状花序腋生,通常具2-3花,有小苞片;花白色,长达3cm;花梗长0.5-2cm;被长柔毛;萼片5裂达基部,裂齿披针形,外被长柔毛;花瓣5,与雄蕊管合生,上部分离,雄蕊的花丝筒先端撕裂状,花药10;子房被长柔毛。蒴果扁球形,径5-8mm,被柔毛,基部有宿存萼。种子淡褐色,表面下凹。花期5-6月,果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1400m的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

性味苦;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行气止痛;截疟。主感冒发热;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胃痛;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或研末,每次1.5-3g; 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不宜多服。脾胃虚寒及孕妇慎服。 《云南中草药》:“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多。忌豆类、荞面。”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苦荬

    《中药大辞典》:山苦荬药材名称山苦荬拼音Shān Kǔ Mǎi别名七托莲、小苦麦菜(《广西药植名录》),苦菜、黄鼠草、小苦苣、活血草、隐血丹、小苦荬(《陕西中草药》)。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菊科植

  • 海鹞鱼尾刺

    药材名称海鹞鱼尾刺拼音Hǎi Yào Yú Wěi Cì别名魟鱼刺来源药材基源:为魟科动物赤魟、花点魟及其近缘种的尾刺。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asyatis akajei(Muller et He

  • 玫瑰露

    《中药大辞典》:玫瑰露药材名称玫瑰露拼音Méi Gui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玫瑰花的蒸馏液。性味《纲目拾遗》:"味淡。"功能主治①《金氏药帖》:

  • 褐带环口螺

    药材名称褐带环口螺拼音Hè Dài Huán Kǒu Luó来源药材基源:为环口螺科褐带环口螺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lophorus martensianus Moelldendorff采

  • 针砂

    《全国中草药汇编》:针砂药材名称针砂拼音Zhēn Shā别名铁粉来源磨砺针时所得的细铁粉。生境分部全国各地针厂。化学成分含铁98%以上。炮制以火煅醋淬,研细入药。性味辛、酸,咸,平。功能主治除湿消积,

  • 水芹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芹药材名称水芹拼音Shuǐ Qín别名水芹菜来源伞形科水芹菜属植物水芹Oenanthe javanica (Blume)DC.[Oenanthe stolonifera

  • 柞木

    药材名称柞木拼音Zhà Mù别名柞树、蒙子树根、蒙子刺根、葫芦刺、凿树、刺柞、鼠木来源大风子科柞木属植物柞木Xylosma japonicum (Walp.)A. Gray [X.

  • 痢止草

    药材名称痢止草拼音Lì Zhǐ Cǎo别名痢止蒿、痢疾草、止痢蒿、白龙须、无名草、散血草来源唇形科接骨草属植物痢止草Ajuga forrestii Diels,以全草或根入药。四季可采,洗净

  • 剑叶铁角蕨

    药材名称剑叶铁角蕨拼音Jiàn Yè Tiě Jiǎo Jué别名阿西得、铁郎鸡来源药材基源:为铁角蕨科植物剑叶铁角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lenium ensiforme Wall.ex

  • 蝮蛇骨

    《中药大辞典》:蝮蛇骨药材名称蝮蛇骨拼音Fù Shé Gǔ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骨骼。功能主治《本草拾遗》:"主赤痢,取骨烧为黑末,饮下三钱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