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牛尾独活

牛尾独活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尾独活

药材名称牛尾独活

别名西大活

来源伞形科牛尾独活属植物牛尾独活Heracleum vicinum Boiss.的根。秋季采收,去茎叶和细根,洗净晒干。

性味辛、苦,微温。

归经归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牛尾独活

药材名称牛尾独活

拼音Niú Wěi Dú Huó

英文名root of Hemsley cowparsnip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短毛独活独活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Heracleum moellendorffii Hance [H.microcarpum Franch.; H.morifolium Wolff]2.Heraclumbemsleyanum Diels

采收和储藏:栽后2-3年秋季挖取全根,去茎叶和细根,洗净,本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2m。全株被柔毛。根圆锥形,粗大,有分枝,灰共同色至灰棕色。茎直立,有棱槽,上部分枝开展,。基生叶叶柄长10-30cm;叶片轮廓宽卵形,三出式分裂,裂片5-7,宽卵形至近圆形,不规则的3-5裂,长5-16cm,宽7-14cm,裂片边缘具粗大的尖锐锯齿;茎上部叶形与基生叶相同,有显着扩展的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花序梗长4-15cm;总苞片5,线状披针形;伞辐12-35,不等长;小总苞片5-10,披针形;萼齿不显着;花瓣白色,二型;花柱基短圆锥形,花柱叉开。分生果长圆状倒卵形,先端凹陷,背部扁平,长6-9mm,宽5-7mm,有稀疏柔毛或近光滑,级棱和中棱线状突起,侧棱宽阔,每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有油管2,棒形,长度为分生果长度的1/2。花期7月,果期8-10月。

多年生草本,高1-1.5m。根圆柱形,有分枝,表面灰黄色。茎单一,粗壮,圆筒形,中空,有纵沟纹和沟槽。基生叶和茎下部叶三出式一至二回羽状分裂,有3-5裂片,被稀疏刺毛,龙以叶脉处较多,顶裂片广卵形,3裂,长8-13cm,两侧裂片近卵圆形,3浅裂,边缘有楔形锯齿;茎上部叶卵形,3浅裂至3深裂,长3-8cm,宽8-10cm,边缘有不整齐锯齿。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花序梗长22-30cm;总苞片3-5,长披针形;伞辐16-18,长2-7cm;小总苞片5-8,线状披针形,被柔毛;小伞形花序有花约20朵;萼齿不明显;花瓣白色,二型;花柱基短圆锥状,花柱较短,柱头头状。双悬果近圆形,长6-7mm,宽约5mm,背棱和中棱丝线形,侧棱翅状,每棱槽中有油管1,长约为分生果长度的1/2或稍超过,合生面有油管2。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阴湿山坡、林下、沟旁、林缘或草甸子。生于山坡、阴湿的灌丛、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分布于四川、湖北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凉爽湿润气候。宜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温度较大的山区栽培,在低暖平坝、丘陵亦可生长,但难越夏。以土层深厚、肥活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种较好,不宜在瘠薄、粘重的土地上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和根芽繁殖。种子繁殖:秋播在9-10月,春播在3-4月,每1hm2播种量37.5-45kg。穴播,行穴距各30-33cm,挖穴深约7cm,每穴播各子10颗,播后覆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根芽繁殖:在春季末出苗前,挖出母株,切下带芽的根头,穴栽,每穴放根头1-2个,穴间距离4.5cm×4.5cm,覆土至根芽上约3cm,稍压实表土后,浇水。

田间管理 苗高9-13cm时,间苗,每裕卵苗2-3株,结合松土除草,并根据肥源情况,可追施人畜粪水、厩肥、土杂肥、火灰或硫酸铵、过磷酸钙等。

病虫害防治 蚜虫、红蜘蛛、食心虫为害。

性状性状鉴别 (1)短毛独活根长圆锥形,长30-80cm;根茎近圆柱形,稍喜大,直径1-3cm,顶端有残留和棕黄色叶鞘,周围有密集而粗糙的五状叶痕及环纹,表面灰黄色至棕色。根多分支或单一,稍弯曲,直径可达2cm,表面灰白以、浅灰棕色或灰棕色,有时上端有密集的细环纹,中下部具不规则皱缩沟纹,质坚韧,折断面不平整,皮部黄白色,略显粉性,散在深黄色油点,有裂隙,可邮棕色环(形成层),内心淡黄色,显菊花纹理。香气特异,味微苦麻。

(2)独活与短毛独活相似,但根多单枝,稍短小,长30-45cm,直径1-1.5cm。

显微鉴别 短毛独活根横切面:木栓层由4-8列木栓细胞组成。韧皮部宽广,约占根部半径的2/3,散在数列径向分布鞋的油管;外侧油管排列较散乱,内侧靠形成层1-2列油管排列成轮,每轮有油管11-26个,油管直径25-75μm,油管周围分泌细胞7-12个,内含黄色泌细胞7-12个,内含共同色油滴。韧皮射线明显,宽2-4列细胞,自中部向外糨曲,韧皮薄壁细胞类圆形,外侧多裂隙,木质部发达略呈偏心形,导管多而大,一般直径约为50μm,纤维细胞直径10-18μm,多为单个散在,呈施射状排列;木纤维束散在于木质部,纤维否长75-115μm,纤维细胞直径10-18μm,壁厚3-6μm,胞腔小,木射线由1-3列细胞组成。

粉末特征:短毛独活粉末黄白色。①油管多破碎,横断面呈黄棕以分泌物环,完整者直径12-75μm,纵断面观黄桂冠色油管,分泌物渗出叶黄色棕色带,分泌细胞不清;油管旁有纤维,壁厚3-8μm,受苦3-6μm,纹孔较密,木化。②导管网纹,直径45-118μm,网孔线形,常多个导管并列,导管旁常有纤维排列,纤维壁厚3-6μm,木化,胞腔线形,纹孔较密。③纤维直径10-17μm,胞腔较壁稍窄,胞受苦中纹孔针尖状。④木栓细胞棕色,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12-65μm。薄壁细胞无色,呈类圆形或长方形,大小不一。

化学成分根含呋喃香豆精类:白芷素(angelicin)、佛手柑内酯(bergapten)、异香柠檬内酯、茴芹素 (pimpinellin )、异茴芹素、花椒毒素(xanthotoxin)。

同属植物永宁独活根含香豆精类物质,茴芹香豆精(pimpinellin),白牙齿素(angelicin),异香柑内酯(isobergapten),牛防风素(sphondin),香柑内酯(bergapten),6-异戊烯氧基异香柑内酯(6-isopentenyloxyisobergapten),异茴芹香豆精(isopimpinelolin),硬脂酸)(6-isopentenyloxyisobergapten),异茴芹香豆精(isopimpinellin),硬脂酸(stearic acid),蜂花酸(melissic acid)(三十一酸),β-谷甾醇(β-sitosterol)[3]。

性味味辛;苦;微温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主感冒;头痛;牙痛;风寒湿痹;腰膝疼痛;鹤膝风;痈疡温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外用:捣敷。

注意阴虚火旺者慎服。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味辛苦,性微温,有祛风止痛的功能。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痛及痈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小罗伞

    药材名称小罗伞拼音Xiǎo Luó Sǎn别名血党、活血眙、腺点紫金牛(《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斑叶朱砂根、小凉伞、珍珠盖凉伞(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 百蕊草根

    《中药大辞典》:百蕊草根药材名称百蕊草根拼音Bǎi Ruǐ Cǎo Gē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檀香科植物百蕊草的根。功能主治《本草图经》:"下乳,亦通顺血脉,调气。"用法用量内服

  • 针叶火绒草

    药材名称针叶火绒草拼音Zhēn Yè Huǒ Rónɡ Cǎo英文名all grass of Awlshapedleaf Edelweiss别名小火草、苦艾、羊毛火绒草出处始载于《四川凉山州中草药资源

  • 六叶龙胆

    药材名称六叶龙胆拼音Liù Yè Lónɡ Dǎn出处始载于《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六叶龙胆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entiana hexaphylla Maxim.ex

  • 滇绿豆

    药材名称滇绿豆拼音Diān Lǜ Dòu英文名Green Gram of Yunnan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滇绿豆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gna yunnanen

  • 毛冬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冬瓜药材名称毛冬瓜拼音Máo Dōnɡ Guā别名毛花羊桃、白毛桃、白羊桃、白藤梨、山蒲桃、毛卵、毛狗卵、白毛卵、生毛藤梨来源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毛花杨桃Actinid

  • 兴安薄荷

    药材名称兴安薄荷别名野薄荷来源唇形科兴安薄荷Mentha sachalinensis Kudo,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性味辛,凉。功能主治驱风解热。主治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牙痛。用法用量1~

  • 百齿卫矛

    药材名称百齿卫矛拼音Bǎi Chǐ Wèi Máo英文名Hundred-dente Spindle-tree别名扶芳木、竹叶青、山杜仲。出处始载于《四川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百齿卫矛的全

  • 蜈蚣

    《中国药典》:蜈蚣药材名称蜈蚣拼音Wú Gōnɡ英文名SCOLOPENDRA别名百足虫、千足虫、金头蜈蚣、百脚来源本品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

  • 丹参

    《全国中草药汇编》:丹参药材名称丹参拼音Dān Shēn英文名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别名红根、大红袍、血参根、血山根、红丹参、紫丹参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