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藏菖蒲

藏菖蒲

药材名称藏菖蒲

英文名BHIZOMA ACORI CALAMI

别名白菖、菖蒲、泥菖蒲、臭菖、大叶菖蒲

来源本品系藏族习用药材。为天南星科植物藏菖蒲Acorus calamus L.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扁圆柱形,略弯曲,长4~20cm,直径0.8~2cm,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节明显,节间长0.5~1.5cm,具纵皱纹,一面具密集圆点状根痕;叶痕呈斜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侧面茎基痕周围常残留有鳞片状叶基和毛发状须根。质硬,断面淡棕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众多棕色油细胞小点。气浓烈而特异,味辛。

鉴别(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增厚,棕褐色。皮层宽广,薄壁细胞作圈链状排列,有大型的细胞间隙,散有纤维束及叶迹维管束,叶迹维管束外韧型;内皮层明显。中柱散列多数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薄壁组织中散有棕色油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5ml,加热回流20分钟,放冷,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藏菖蒲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薄层板上,以氯仿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含量测定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Ⅹ D)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2.0%(ml/g)。

炮制除去杂质,切成片,晒干。

性味苦、辛,温、燥、锐。

功能主治温胃,消炎止痛。用于补胃阳,消化不良,食物积滞,白喉,炭疽等。

用法用量3~6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蕨菜

    药材名称蕨菜拼音Jué Cài别名龙爪菜、锯菜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凤尾蕨科植物蕨菜的根茎。秋、冬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1米。根茎斜生,被有浅棕色至棕

  • 红土子皮

    《中药大辞典》:红土子皮药材名称红土子皮拼音Hónɡ Tǔ Zǐ Pí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四川山蚂蝗的根皮。6~7月采收。性味性凉,味微苦。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复方①

  • 相思子根

    《中药大辞典》:相思子根药材名称相思子根拼音Xiānɡ Sī Zǐ Gēn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豆科植物相思子的根。原形态详"相思子"条。化学成分含相思豆考耳、相思子绕耳及二种生

  • 南瓜花

    《中药大辞典》:南瓜花药材名称南瓜花拼音Nán Guā Huā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花,6~7月开花时采集。性味《分类草药性》:"性凉。"功能主治清湿热

  • 美洲凌霄

    药材名称美洲凌霄拼音Měi Zhōu Línɡ Xiāo英文名Common Trumpetcreeper Flower来源为紫葳科植物美凌霄Campsis radicans (L.)Seem

  • 麋角

    《中药大辞典》:麋角药材名称麋角拼音Mí Jiǎo出处《别录》来源为鹿科动物麋鹿的骨化老角。炮制孟诜:"可五寸截之,中破,炙令黄香后,末。"性味甘,温。①《别录》:&qu

  • 白鸭肉

    《中药大辞典》:白鸭肉药材名称白鸭肉拼音Bái Yā Ròu别名鹜肉(《千金·食治》)。出处《别录》来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肉。原形态家鸭(陶弘景),又名:鹜(《周礼》),舒

  • 牛嗓管树

    药材名称牛嗓管树拼音Niú Sǎnɡ Guǎn Shù别名撒罗夷、马耳子果、蜜心果、鼻涕果、粘心果(《云南中草药选》),野枇杷、大叶杜仲(《红河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

  • 蒌蒿

    《中药大辞典》:蒌蒿药材名称蒌蒿拼音Lóu Hāo别名蒌(《诗经》),购、蔏蒌(《尔雅》)。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菊科植物蒌蒿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约2米。叶有柄,互生,羽状深裂,裂片

  • 乌头附子尖

    《中药大辞典》:乌头附子尖药材名称乌头附子尖拼音Wū Tóu Fù Zǐ Jiān别名川乌头尖(《养生必用方》),附子尖(《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川乌尖(《澹寮方》)。出处《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