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越橘果

越橘果

《中药大辞典》:越橘果

药材名称越橘果

拼音Yuè Jú Guǒ

出处《吉林中草药》

来源杜鹃花科植物越橘成熟果实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越橘叶"条。

药理作用参见"越橘叶"条。

功能主治《吉林中草药》:"止痛。治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复方治肠炎,痢疾:越橘果二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越橘果

药材名称越橘果

拼音Yuè Jú Guǒ

出处出自《吉林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越橘的成熟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accinium vitis-idaea L.[V.jesoenseMiq.;V.Vitisidaea L.Var.Genuinum Herde」

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常绿矮小灌木。地下部分有细长匍匐的根茎,地上部分植株高10-30cm,茎纤细,直立或下部平卧,枝及幼枝被灰白色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短,被微毛;叶片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长0.7-2cm,宽0.4-0.8cm,先端圆,有凸尖或微凹缺,基部宽楔形,边缘反卷,有浅波状小钝齿,表面无毛或沿中脉被微毛,背面具腺点状伏生短毛。短总状花序,生于去年生枝顶,长1-1.5cm,稍下垂,有2-8朵花;序轴纤细,有微毛;苞片红色,宽卵形;小苞片2,卵形;萼筒短钟状无毛,萼片4,宽三角形;花冠白色或淡红色,钟状,4裂,裂片三角状卵形,直立;雄蕊8,花丝很短,有微毛,药室背部无距,药管与药室近等长;花柱丝状,稍超出花冠。浆果近球形,熟时紫红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3200m的落叶松林下、白桦林下、高山草原。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

药理作用干燥全草的5%提取液对雄蛙有抗性激素作用,此作用并非由于鞣质所致。叶的浸剂或煎剂可作利尿剂(治肾结石),并可用于风湿、痛风,果可用于维生素缺乏症。

性味酸;甘;性平;有毒

功能主治止泻痢。主痢疾;肠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复方治肠炎,痢疾: 越橘果二钱,水煎服。 (《新疆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吉林中草药》:止痛。治痢疾。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卫矛

    药材名称卫矛拼音Wèi Máo别名鬼箭羽、麻药[广东]、八树[陕西]、篦梳风[湖南]来源卫矛科卫矛属植物卫矛Euonymus alatus (Thunb.) Sieb.,以根,带翅

  • 山鸢尾

    药材名称山鸢尾拼音Shān Yuān Wěi来源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山鸢尾的根茎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setosa Pall.ex Link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原形态山

  • 玉簪

    《全国中草药汇编》:玉簪药材名称玉簪拼音Yù Zān别名白玉簪、白鹤花、玉簪花、玉泡花、白鹤草来源百合科玉簪属植物玉簪Hosta plantaginea Aschers.,以全草、根和花入药

  • 雀舌豆

    《全国中草药汇编》:雀舌豆药材名称雀舌豆拼音Què Shé Dòu来源豆科雀舌豆Dumasia forrestii Diels,以荚果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涩,平。

  • 灰毛婆婆纳

    药材名称灰毛婆婆纳拼音Huī Máo Pó Pó Nà英文名Greyhairy Speedwell别名青地蚕子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灰毛婆婆纳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罗汉松实

    《中药大辞典》:罗汉松实药材名称罗汉松实拼音Luó Hàn Sōnɡ Shí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竹柏科植物土杉或短叶土杉等的种子及花托。原形态①土杉,又名:长青(《纲目

  • 山樱桃核

    药材名称山樱桃核拼音Shān Yīnɡ Táo Hé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樱桃的种子。化学成分含皂甙。功能主治《纲目拾遗》:"发麻疹瘄痘,灭斑痕冻瘃。&quo

  • 豇豆根

    《中药大辞典》:豇豆根药材名称豇豆根拼音Jiānɡ Dòu Gēn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豇豆的根。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消食治食积,脾胃虚弱,淋浊,痔血,疔疮。①《滇南本草》:"

  • 穿山甲

    《中国药典》:穿山甲药材名称穿山甲拼音Chuān Shān Jiǎ英文名SQUAMA MANIS别名山甲片、甲片来源本品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的鳞甲。

  • 大叶钩藤根

    药材名称大叶钩藤根拼音Dà Yè Gōu Ténɡ Gēn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茜草科植物大叶钩藤的根。性味甘苦,凉。功能主治舒筋活血。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