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金樱叶

金樱叶

《中药大辞典》:金樱叶

药材名称金樱叶

拼音Jīn Yīnɡ Yè

别名塘莺薳(《生草药性备要》)

出处《纲目》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嫩叶

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辣,性平。"

功能主治治痈肿,溃疡,金疮,汤火伤。

《生草药性备要》:"去热消毒。洗疳疮。"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调敷或研末撒。

复方①治痈肿:金樱嫩叶研烂,入盐少许涂之,留头泄气。(《纲目》)

②治溃疡久不愈合:鲜金樱叶适量捣烂,敷于患处,日换一、二次。(《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③治疔、鱼口:金樱叶、野花椒叶,共捣烂,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

④治金疮:金樱叶三两,桑叶一两,嫩苎叶一两。上捣烂敷。若欲致远,阴干作末,敷上帛缚,止血口合。(《永类钤方》军中一捻金散)

⑤治汤火伤:金樱叶焙干为末,调麻油涂患处,欲愈时加入鳖甲末。(《闽东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金樱叶

药材名称金樱叶

拼音Jīn Yīnɡ Yè

英文名Leaf of Cherokee Rose

别名塘莺薳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嫩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sa laevigata Michx.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多鲜用。

原形态金樱子常绿攀援灌木,高达5m。茎无毛,有钩状皮刺和刺毛。羽状复叶,叶柄和叶轴具小皮刺和刺毛;托叶披针形,与叶柄分离,早落。小叶革质,通常3,稀5,椭圆状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2.5-7cm,宽1.5-4.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具细齿状锯齿,无毛,有光泽。花单生于侧枝顶端,花梗和萼筒外面均密被刺毛;萼片5;花瓣5;白色直径5-9cm;雄蕊多数,心皮多数,柱头聚生于花托口。果实倒卵形,长2-4cm,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花期4-6月,果期7-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600m的向阳的山野、田边、溪畔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金樱叶中含鞣质,除含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B-3,长梗马兜铃素(pedunculagin),蛇含鞣质(potentillin),仙鹤草酸(agrimonic acid)A,仙鹤草素(agrimoniin)和金樱子鞣质(laevigatin)C外,还含有右旋儿茶精(catechin),木麻黄鞣亭(casuarictin)。

性味苦;平

归经肺;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止带。主痈肿疔疮,烫伤,痢疾,闭经,崩漏,带下,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内服:煎汤,9g。

各家论述《生草药性备要》:去热消毒。洗疳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崖棕根

    《中药大辞典》:崖棕根药材名称崖棕根拼音Yá Zōnɡ Gē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莎草科植物崖棕的根。原形态崖棕,又名:宽叶薹草。多年生草本。根茎丛生,横走;茎侧生,高达30厘米,扁而平滑

  • 沙冬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冬青药材名称沙冬青拼音Shā Dōnɡ Qīnɡ别名蒙古黄花木、蒙赫-哈尔加纳、冬青[内蒙古]来源豆科黄花木属植物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 (Ma

  • 巴豆壳

    《中药大辞典》:巴豆壳药材名称巴豆壳拼音Bā Dòu Ké别名巴豆皮(《宣明论》)。出处《纲目》来源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皮。植物形态详"巴豆"条。功能主治①《纲

  • 岩黄连

    《中药大辞典》:岩黄连药材名称岩黄连拼音Yán Huánɡ Lián别名岩胡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罂粟科植物岩黄连的根。秋后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倒圆锥形,肉质。茎单一

  • 茨黄连

    药材名称茨黄连拼音Cí Huánɡ Lián别名十大功劳根(《植物名实图考》),土黄连(《贵州民间方药集》),土黄柏(《福建民间草药》),石黄连(《陆川本草》),刺黄连(

  • 尖顶羊肚菜

    药材名称尖顶羊肚菜别名圆锥羊肚菌、尖顶羊肚菌、羊肚菜来源真菌类子囊菌纲盘菌目马鞍菌科尖顶羊肚菜Morchella conica Pers.,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春夏之交雨后,产生于阔叶林及混交林的地

  • 海松子

    《中药大辞典》:海松子药材名称海松子拼音Hǎi Sōnɡ Zǐ别名松子(《海药本草》),松子仁(《本草衍义》),新罗松子(《纲目》)。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松科植物红松的种子。果熟后采收,晒干,去硬壳

  • 海金沙根

    《中药大辞典》:海金沙根药材名称海金沙根拼音Hǎi Jīn Shā Gēn别名铁蜈蚣、铁丝草(《江西民间草药验方》),铁脚蜈蚣根(《江西草药》)。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根及根

  • 丁香油

    《中药大辞典》:丁香油药材名称丁香油拼音Dīnɡ Xiānɡ Yóu出处《药性考》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丁香)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古代则多为母丁香所榨出之油)。性状为淡黄或无色得

  • 药材名称柿拼音Shì别名柿子、朱果来源本品为柿树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L. f.,以果、根、叶入药,柿饼也供药用。根随时可采;秋冬采果。性味果:甘,寒。根:苦、涩,凉。叶: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