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面头叶

面头叶

药材名称面头叶

拼音Miàn Tóu Yè

别名栖头恒。

来源药材基源:为梧桐科植物鹧鸪麻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Kleinhovia hospit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备用。

原形态鹧鸪麻 乔木,高达12m。树皮灰色,片状剥落;被稀疏的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3-5.5cm,叶片广卵形或卵形,长5.5-18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心形或浅心形,上面无毛,下面幼时被稀疏短柔毛,全缘或在上部有小齿数个。聚伞状圆锥花序长达50cm,被毛;花浅红色,密集;萼片浅红色,花瓣状,长约6mm;花瓣较萼短,其中一片成唇状,具囊,且较其他各瓣为短,先端黄色;子房圆球形,被毛,每室通常只1颗胚珠发育。蒴果梨形或略成圆球形,膨胀,长1-1.7cm,成熟时淡绿色而带淡红色。种子圆球形,直径1.5-2mm,黑色或黑褐色。花期3-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丘陵地和山地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海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叶宽卵形或卵形,先端短渐尖或微尖,基部浅心形,近截形或圆形,上面黄绿色,下面疏生微柔毛,全缘或上部生少数小齿,叶柄细长。气微,味微苦涩。

化学成分叶含槲皮素-3-芸香糖甙(quercetin-3-ruti-noside),山柰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

性味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杀虫疗癣;燥湿止痒。主疥疮;癣疾;皮疹痒痛;头虱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棱枝卫矛

    《中药大辞典》:棱枝卫矛药材名称棱枝卫矛拼音Lénɡ Zhī Wèi Máo别名小千金、硬筋藤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卫矛科植物棱枝卫矛的根。原形态藤状灌木。嫩枝四棱形。叶

  • 山樱桃核

    药材名称山樱桃核拼音Shān Yīnɡ Táo Hé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樱桃的种子。化学成分含皂甙。功能主治《纲目拾遗》:"发麻疹瘄痘,灭斑痕冻瘃。&quo

  • 野梧桐

    《中药大辞典》:野梧桐药材名称野梧桐拼音Yě Wú Tónɡ别名野桐、楸、白肉白、抱仔(《中国树木分类学》),赤芽楸、赤芽槲(《本草推陈》)。出处《本草推陈》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野梧桐

  • 瓜蒌

    《中国药典》:瓜蒌药材名称瓜蒌拼音Guā Lóu英文名FRUCTUS TRICHOSANTHIS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或双边栝

  • 水莎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水莎草药材名称水莎草拼音Shuǐ Suō Cǎo别名三棱草来源莎草科藨草属植物扁秆荆三棱Scirpus planiculmis Fr. Schmidt,以块茎入药。8月采,洗净晒干

  • 淡竹笋

    《中药大辞典》:淡竹笋药材名称淡竹笋拼音Dàn Zhú Sǔn别名中母笋(孟诜)出处汪颖《食物本草》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苗。性味《纲目》:"甘,寒。"归经入肺

  • 凉山虫草

    药材名称凉山虫草拼音Liánɡ Shān Chónɡ Cǎo英文名liangshan tong-chong-ha-cho出处始载于《四川通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麦角科真菌凉山虫草的菌核及子座。拉丁植物

  • 木棉花

    《中药大辞典》:木棉花药材名称木棉花拼音Mù Mián Huā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花。春季采收盛开花朵,晒干或烘干。原形态木棉(杨孚《异物志》),又名:古贝(

  • 川素馨

    药材名称川素馨拼音Chuān Sù Xīn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川素馨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asminum urophyllum Hemsl.采收和储藏:全年或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切片

  • 三楞草

    《中药大辞典》:三楞草药材名称三楞草拼音Sān Lénɡ Cǎo别名三轮草,见骨草、四方草(《分类草药性》)。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莎草科植物碎米莎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8~9月抽穗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