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马刀

马刀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刀

药材名称马刀

拼音Mǎ Dāo

别名长竹蛏、竹蛏子

来源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竹蛏科长竹蛏Solen gouldii Conrad,以贝壳入药。

功能主治清瘿、止带。主治瘿气,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1~3钱。(煅用)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马刀

药材名称马刀

拼音Mǎ Dāo

别名蜌(《尔雅,),单姥(《李当之药录》),齐蛤(《吴普本草》),马蛤(《别录》),竹蛏(《医林纂要》)。

出处《本经》

来源为竹蛏科动物长竹蛏贝壳。全年均可捕捉。采集后洗净,去肉,晒干。

原形态贝壳2片,长形,质薄,两壳相等。壳长5~11厘米,长度约为高度的6~7倍。壳顶位于贝壳的最前端,背腹缘几乎平行,腹缘中部微凹,壳前端呈截形,后端圆,前端较后端略粗大。外韧带黄褐色。贝壳表面光滑,被有黄褐色外皮,生长线明显,后端有时形成褶襞。壳内面白色或淡黄色.铰合部小,每壳各具1主齿。前闭壳肌痕极细长,后闭壳肌痕前后长略呈半圆形。外套痕明显,前端向背缘凹入,外套窦半圆形。足发达,细长,呈柱状。

生境分部生活于浅海泥沙滩。分布黄海、渤海、南海一带。

性味咸,凉。

《本经》:"味辛,微寒。"

功能主治散结消痰,通淋。治水瘿,气瘿,痰饮,淋病,妇人赤白漏下。

①《本经》:"主漏下赤白,寒热,破石淋。"

②《别录》:"除五脏间热,肌中鼠鼷,止烦满,补中,去厥痹,利机关。"

③《纲目》:"消水瘿,气瘿,痰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马刀

药材名称马刀

拼音Mǎ Dāo

英文名razor clam shell

别名蜌、单姥、齐蛤、马蛤、焷岸岸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陶弘景:马刀长六七寸,(江)汉间人名为单姥、亦食其肉,肉似蚌。

2.《纲目》:马刀似蚌而小,形狭而长,其类甚多,长短大小,厚薄邪正,虽有不同,但性味功用,大抵则一。

来源药材基源:为蚌科动物巨首楔蚌或短褐矛蚌及其近缘种的贝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uneopsis capitata(Heude)2.Lanceolaria grayana(Lea)

采收和储藏:秋季捕捞,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原形态1.巨首楔蚌,楔蚌中较大的一种,一般壳长约70mm,壳高约35mm,壳宽约25mm。壳质厚而坚硬。贝壳前部极膨大,向后高度和宽度急剧缩小,因此外形呈长三角楔状。贝壳前部之膨大处的后方有一凹陷,约位于壳中。壳顶位于背缘前端,高而膨大,常呈破蚀誊宙表面棕褐色,具有同心圆有生长线。铰合部发达,左壳具2枚拟主齿和2枚侧齿,前拟主齿呈片状,后拟主齿呈三角锥状,顶部有细的裂纹,2枚侧齿细长而平行;右壳只有1枚三角锥状的前拟主齿和1枚侧齿,其后拟主齿只留有痕迹。

2.短褐矛蚌,壳长达170mm,壳高44mm,壳宽39mm。壳坚厚,略膨胀,两侧不对称,狭长,呈长矛形。长度为高的4-5倍。壳顶部稍膨胀,低于背缘,常被腐蚀,靠近前端,在贝壳全长1/10处。前缘钝圆,前背缘直,后背后缘在壳长1/2处渐向下 斜,腹缘直,中部稍凹后缘略圆或锐角。小月面长形,发达。壳面灰褐色,生长纹细致。贝壳中部的生长纹间具有排列整齐的粗短颗粒形纵褐。并在壳顶处有锯齿状纵褐,故称短褐矛蚌。铰合部发达,左壳具有2枚略呈三角锥形的拟主齿,2枚长刃状的侧齿;右有2枚拟主齿,1枚侧齿。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 1.多栖息于泥底或泥沙底的湖泊或河流中,尤喜在急流水域中生活。以微小生物和植物碎屑为食料。2.栖息于泥底或泥沙底的河流、湖泊及池塘内。

资源分布:1.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2.分布于黑龙江、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性味味咸;性凉

归经肺;肾经

功能主治散结消痰;通淋除热;凉血止血;平肝熄风。主瘿瘤;痰饮;淋病;崩漏;吐血;衄血;眩晕;耳鸣

用法用量内服:煅研末,5-15g;或煎汤,15-50g。

各家论述1.《本经》:主漏下赤白,寒热,破石淋。

2.《别录》:除五脏间热,肌中鼠鼷,止烦满,补中,去厥痹,利机关。

3.《纲目》:消水瘿,气瘿,痰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釜脐墨

    药材名称釜脐墨拼音Fǔ Qí Mò别名月下灰(《补缺肘后方》),釜下墨(《千金方》),釜月中墨(《四声本草》),铛墨(《开宝本草》),釜底墨(《本草图经》),锅底墨(《普济方》),

  • 水苏根

    药材名称水苏根拼音Shuǐ Sū Gēn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来源为唇形科植物水苏的根茎。7~8月间结果后采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苏"条。功能主治①《纲目拾遗》:"治

  • 黑色鳞毛蕨根

    药材名称黑色鳞毛蕨根拼音Hēi Sè Lín Máo Jué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黑色鳞毛蕨的根茎。原形态黑色鳞毛蕨,又名:黑足鳞毛

  • 枸杞叶

    《中药大辞典》:枸杞叶药材名称枸杞叶拼音Góu Qǐ Yè别名地仙苗(《日华子本草》),甜菜(《本草图经》),枸杞尖(《滇南本草》),天精草(《保寿堂经验方》),枸杞苗(《纲目》)

  • 檀香油

    《中药大辞典》:檀香油药材名称檀香油拼音Tán Xiānɡ Yóu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檀香科植物檀香的心材经蒸馏所得的挥发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檀香"条。制法

  • 万年青

    《全国中草药汇编》:万年青药材名称万年青拼音Wàn Nián Qīnɡ别名斩蛇剑、冬不调草、铁扁担、九节连来源为百合科万年青属植物万年青Rohdea japonica (Thunb.)Roth.,以根

  • 核桃叶

    药材名称核桃叶拼音Hé Tɑo Yè别名胡桃叶来源本品为胡桃科植物胡桃Juglans regia L.的叶。多鲜用,随用随采。性味苦、涩,平。有毒。功能主治解毒,消肿。用于象皮种,

  • 半圆盖阴石蕨

    药材名称半圆盖阴石蕨拼音Bàn Yuán Gài Yīn Shí Jué英文名Broadscale Humata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骨碎补科半圆盖阴石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假荆芥

    药材名称假荆芥拼音Jiǎ Jīnɡ Jiè别名土荆芥(《西藏常用中草药》),假苏、山藿香(《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出处《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假荆芥的全草。7~9月割

  • 橄榄

    《中药大辞典》:橄榄药材名称橄榄拼音Gǎn Lǎn别名橄榄子(《南州异物志》),橄棪(孟诜),忠果(《记事珠》),青果(《宛陵集》),青子(《东坡诗集》),谏果(《齐东野语》),青橄榄(《海槎余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