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材>鸭脚木叶

鸭脚木叶

《中药大辞典》:鸭脚木叶

药材名称鸭脚木叶

拼音Yā Jiǎo Mù Yè

出处《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柴,夏、秋采取。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鸭脚木皮"条。

性味①《岭南采药录》:"味涩,性平。"

②《陆川本草》:"味辛,微温。"

功能主治止痛,接骨,止血,消肿。治风湿骨痛,跌打肿痛,骨折,刀伤,烧伤。

《陆川本草》:"驳骨,止血,消肿,止痛。治风湿骨痛,跌打骨折,伤积肿痛,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为丸。外用:捣汁涂或酒炒敷。

复方①治跌打肿痛:鸭脚木叶三斤,扫把枝叶一斤。晒干研末,米汤调为丸。每丸一钱,酒化内服或外涂,每日服三次,每次服三丸。(《广西中草药》)

②治烧伤:鲜鸭脚木叶适量,捣烂取汁,用棉签蘸涂患处;另取鸭脚木叶二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鸭脚木叶

药材名称鸭脚木叶

拼音Yā Jiǎo Mù Yè

英文名Leaf of Ivy tree, leaf of Common Schefflera

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鹅掌柴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 Harm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多为鲜用。

原形态常绿乔木或大灌木,高2-15m,胸径可达30cm以。树皮灰白色,枝条粗壮,平时有皱纹,幼时密生星状短柔毛,不久毛渐脱落至稀。掌状复叶互生,小叶6-9;叶柄细长,圆柱状,长15-30cm,小叶柄长2-5cm;托叶半圆形。小叶革质或纸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9-17cm,宽3-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稀圆形,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上面深绿,下面灰白色,幼时必被星状短柔毛,后渐脱落;侧脉7-10对,网脉不明显。花序为伞形花序聚生成大型圆锥花序顶生,初密生星状短柔毛,后渐脱落;萼疏被星状短柔毛至无毛,边缘有5-6个细齿;花瓣5,肉质,花后反曲,长2-3mm,白色,芳香;雄蕊5,长过花瓣;子房下位,5-7室,花柱合生成粗短的柱状,长约0.5mm。浆果球形,直径约5mm,熟时暗紫色。花期11-12月,果期翌年1月。

化学成分叶中含3-表白桦脂酸-3-O-硫酸酯-28-O[α-L-吡喃鼠李糖(1→4)-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甙

性味味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祛见化湿;解毒;活血。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斑疹发热;风疹瘙痒;风湿疼痛;湿疹;下肢溃疡;烧伤;跌打肿痛;骨折;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研末为丸。外用:适量,捣蛋汁涂;或酒炒敷。

注意《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虚寒者及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跌打肿痛:鸭脚木叶三斤,扫把枝叶一斤。晒干研末,米汤调为丸。每丸一钱,酒化内服或外涂,每日服三次,每次服三丸。(《广西中草药》)②治烧伤:鲜鸭脚木叶适量,捣烂取汁,用棉签蘸涂患处;另取鸭脚木叶二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萝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萝花药材名称山萝花来源玄参科山萝花Melampyrum roseum Maxim.,以全草、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江苏、云南及甘肃以东南北各地。功能主治全草:清热解毒。主治痈肿疮

  • 水葫芦

    《中药大辞典》:水葫芦药材名称水葫芦拼音Shuǐ Hú Lu别名大水萍、凤眼莲、水浮莲、洋水仙(《广州植物志》)。出处《广西植物名录》来源为雨久花科植物凤眼蓝的全草或根。夏、秋采,晒干或鲜用

  • 金盏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盏菊药材名称金盏菊拼音Jīn Zhǎn Jú别名水涨菊、山金菊来源菊科金盏菊Calendula officinalis L.,以根、花入药。生境分部河北、江苏、福建。性

  • 大浮萍

    《中药大辞典》:大浮萍药材名称大浮萍拼音Dà Fú Pínɡ别名大薸(《纲目》),猪姆莲(《岭南采药录》),水浮萍(《南宁市药物志》),大浦藻(《岭南草药志》),浮萍(《

  • 猫胡子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猫胡子花药材名称猫胡子花拼音Māo Hú Zǐ Huā别名小毛毛花、刺珠、青刺尖来源白花菜科山柑属植物猫胡子花Capparis acutifolia Sweet ssp.

  • 花蜘蛛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蜘蛛药材名称花蜘蛛拼音Huā Zhī Zhū别名蜘蛛、花结蛛、金蛛来源节肢动物门蛛形纲金蛛科金蛛Coganargiope amoena Koch,以全虫入药。生境分部江苏。性味微

  • 桂丁

    《中药大辞典》:桂丁药材名称桂丁拼音Guì Dīnɡ别名肉桂子(《百草镜》),桂子(《中药志》),桂丁香(《上海饮片炮制规范》)。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幼嫩果实。10~11月采

  • 柳枝

    《中药大辞典》:柳枝药材名称柳枝拼音Liǔ Zhī别名杨柳条(《摘元方》),柳条(《芷园臆草》)。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垂柳的枝条。全年可采。原形态垂柳,又名:小杨(《说文》),杨柳(《本草

  • 椰子浆

    《中药大辞典》:椰子浆药材名称椰子浆拼音Yē Zi Jiānɡ别名椰酒(《南越笔记》)。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胚乳中的浆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椰子皮"条。化学成分含葡

  • 莱菔子

    《中国药典》:莱菔子药材名称莱菔子英文名SEMEN RAPHANI别名萝卜子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