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参术调中汤

参术调中汤

卫生宝鉴》卷五:参术调中汤

药方名称参术调中汤

处方人参5钱,黄耆5钱,当归身3钱,厚朴(姜制)3钱,益智仁3钱,草豆蔻3钱,木香3钱,白术3钱,甘草(炙)3钱,神曲(炒)3钱,麦糵面3钱,橘皮3钱。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内伤自利,脐腹痛,肢体倦,不喜食,食即呕,嗜卧懒言,足胻冷,头目昏。

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2盏,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五

内外伤辨》卷中:参术调中汤

药方名称参术调中汤

处方白术5分,黄耆4分,桑白皮3分,甘草(炙)3分,人参3分,麦门冬(去心)2分,青皮(去白)2分,陈皮(去白)2分,地骨皮2分,白茯苓2分,五味子20个。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都作1服。

功能主治泻热补气,止嗽定喘,和脾胃,进饮食。主暑伤胃气。痞闷满膨,不思饮食,喘嗽蒸热。皆中气有亏所致。脾胃虚弱,遇6-7月霖雨,身重短气,骨乏无力。

用法用量水2盏,煎至1盏,去滓,早饭后大温服。

注意忌多语言劳役。

各家论述1.《内外伤辨》:《内经》云:“火位之主,其泻以甘。”以黄耆甘温,泻热补气;桑白皮苦微寒,泻肺火定喘,故以为君。“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五味子之酸,收耗散之气,止咳嗽。脾胃不足,以甘补之,故用白术人参、炙甘草,苦甘温补脾缓中为臣。地骨皮苦微寒,善解肌热;茯苓甘平降肺火;麦门冬甘微寒,保肺气为佐。青皮陈皮去白,苦辛温散胸中滞气为使也。

2.《杏苑》: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炙草、黄耆补中益气为君;桑白皮麦冬、五味清肺金止喘嗽为臣;青皮陈皮行滞气消痞闷为佐;地骨皮解蒸为使。

摘录内外伤辨》卷中

猜你喜欢

  • 独活防风汤

    《赤水玄珠》卷二十二:独活防风汤药方名称独活防风汤处方桂枝1两,独活1两,防风1两,芍药3两,甘草半两。功能主治柔痉。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煎,温服。摘录《赤水玄珠》卷二十二《云岐子保命集》卷十三:独活

  • 电制膏

    药方名称电制膏处方宣黄连4钱,大艾叶2钱。功能主治眼疾。用法用量上药火烧作灰,以细生绢作筛于盏上,新汲水滤过如淋灰汁状,候得1中盏许,除去滓,以清澄药水用铜盏坐热汤中,通手洗,临卧点两眦。摘录《袖珍》

  • 更衣丸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一:更衣丸药方名称更衣丸别名朱砂芦荟丸(《医略六书》卷十八)。处方朱砂(研飞如面)15克芦荟

  • 姜米汤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姜米汤药方名称姜米汤处方干姜(炮)1两,陈粟米(炒)2两,甘草(炙)1两。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产后虚乏,津液衰耗,烦渴不止。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滤去滓,食前稍

  • 鸡膏

    药方名称鸡膏处方陈鸡1只(去筋膜皮骨及颈和脊,只取肩脚及腹下坚肉),生桔梗1条,生姜2两,官桂5钱,山楂20个,黄栗10个。功能主治素禀血燥,肺经有火,难服参料者。用法用量贫家遇虚证,而难办参料,以此

  • 椿树根丸

    药方名称椿树根丸处方青黛、海石、黄柏。功能主治梦遗;带下。用法用量本方名椿树根丸,但方中无椿树根,疑脱。摘录《金匮钩玄》卷一

  • 韭菜粥

    药方名称韭菜粥处方鲜韭菜30~60克(或韭菜籽5~10克)粳米100克食盐适量制法新鲜韭菜洗净切细(或将韭菜籽研为细末)。先煮粳米为粥,待粥沸后,加入韭菜或韭菜籽细末、精盐,同煮成稀粥。功能主治补肾壮

  • 百损丸

    药方名称百损丸处方破故纸(羊油炒微黄)2两半,骨碎补(甜酒洗)2两,杜仲(盐水炒断丝,勿令焦)1两,川牛膝(甜洒炒,勿令焦)1两,川续断(甜酒炒,勿令焦)1两,肉苁蓉(酒洗)1两,黑(禾兽??)豆1两

  • 结阴丹

    药方名称结阴丹处方枳壳(麸炒,去瓤)、威灵仙、黄耆、椿根白皮、陈皮、何首乌、荆芥穗各等分。制法上为细末,酒面为糊,纳入蜜少许同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肠风下血及赃毒下血,诸大便下血疾。用法用量每服

  • 十五味沉香丸

    药方名称十五味沉香丸处方沉香100g 土木香150g檀香50g 紫檀香150g红花100g 肉豆蔻25g 高山辣根菜150g悬钩子茎(去皮、心)200g 木藤蓼(去皮)100g 野姜50g石灰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