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姜合丸

姜合丸

《朱氏集验方》卷三:姜合丸

药方名称姜合丸

处方生姜1块(中破,两边各剜去少许,可容巴豆丸15粒,却合姜,纸裹浸湿,煨熟用)。

功能主治气痛多因冷,或感风雨湿,或冷食症滞,则腹有痛块,引引上心。

用法用量先热下热白汤1盏,取出药丸,先一口汤咽下,再嚼煨姜,白汤尽咽下,如泻亦好。

各家论述煨姜能正冷气,而巴豆祛积有功也。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三

杨氏家藏方》卷六:姜合丸

药方名称姜合丸

处方木香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肉桂(去粗皮)1两,硇砂(纸上飞过)1两,丁香半两,沉香半两,荜澄茄半两,青橘皮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五味半两,茴香1分(炒)。

制法上为细末,次入硇砂研匀,酒煮面糊为丸,每1两作20丸。

功能主治中脘停寒,胸膈结痞,呕吐恶心,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生姜1块,剜如合子,安药在内,湿纸裹,煨令香,去纸,放温细嚼,盐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六

《局方》卷三(吴直阁增诸家名方):姜合丸

药方名称姜合丸

处方丁香(不见火)1两,木香(不见火)1两,人参1两,白术(焙)2两,青皮(去白)2两,陈皮(去白)2两,附子(炮,去皮脐)2两半,厚朴(去粗皮,姜汁炙)2两,肉豆蔻(炮)2两,干姜(炮)3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硇砂8钱,姜汁、面糊为丸,每1两做20丸。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气血虚弱,久积阴冷,留滞不化,结聚成形,心腹膨胀,刺痛成阵,上连胸胁;或脾胃久虚,内伤冷物,泄泻注下,腹痛肠鸣;或久痢纯白,时下青黑,肠滑不禁。又治胃脘停痰,呕吐吞酸,痞塞不通,不思饮食,身体沉重,面色痿黄,或久患心脾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老姜1块如拇指头大,切开作合子,安药于内,用湿纸裹,慢火煨一顿饭久,取出去纸,和姜细嚼,白汤送下。小儿1粒分4服。

注意孕妇不得服。

摘录《局方》卷三(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猜你喜欢

  • 化斑解毒汤

    《外科正宗》卷四:化斑解毒汤药方名称化斑解毒汤处方玄参知母石膏人中黄黄连升麻连翘牛蒡子各等分甘草1.5克功能主治治三焦风热上攻,致生火丹,延及全身痒痛者。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淡竹叶20片,煎至3

  • 骨(疒秋)灵

    药方名称骨(疒秋)灵处方白毛草12g,金银花12g,比茎藤12g,五月红18g,臭梧桐15g,鸡血藤9g,乌麻根9g,苏木子9g,三白草6g,白鱼鲄6g,白木槿6g。功能主治通络活血,去瘀生新。主骨结

  • 十全育真汤

    盐山·张锡纯着《医学衷中参西录》:十全育真汤药方名称十全育真汤处方野台参(四钱) 生黄芪(四钱) 生山药(四钱)知母(四钱)玄参(四钱) 生龙骨(四钱.捣细) 生牡蛎(四钱.捣细)丹参(二钱

  • 加味茯苓汤

    《世医得效方》卷九:加味茯苓汤药方名称加味茯苓汤处方人参(去芦)半夏(汤洗)陈皮(去白)45克 白茯苓(去皮)30克 粉草15克益智(去壳)香附子(炒,去毛)各30克制法上锉为散。功能主治益气养心,化

  • 椒矾汤

    药方名称椒矾汤处方蜀椒3两,白矾(碎)3两,葱白1握(并须洗净),大豆5升(拣净),盐2两,生姜(切)2两。功能主治脚气。兼治肠风,瘾疹,眼昏,鼻衄,耳聋等疾。用法用量上纳釜中,以浆水3斗,煮至2斗5

  • 红蓝花汤

    《圣济总录》卷一六○:红蓝花汤药方名称红蓝花汤处方红蓝花1两,生干地黄(焙)1两,诃黎勒皮(烧黄色)5枚。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产后血晕,气乘虚上冲,心闷绝。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以水酒共1盏,煎至7分

  • 常山饮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常山饮药方名称常山饮处方知母、川常山、草果、甘草(炙),各二斤;良姜二十两,乌梅(去仁)一斤。炮制上件为粗末。功能主治治疟疾。凡疟疾,盖因外邪客于风府,生冷之物内伤

  • 没食子散

    药方名称没食子散处方没食子15克黄连30克(去须,微炒)干姜30克(炮裂,锉)白茯苓15克厚朴3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当归30克(锉,微炒)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功能主治治痢疾白多赤少者。用法

  • 虎骨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虎骨散药方名称虎骨散处方虎胫骨(酥炙.二两)。天麻、木香、羌活、川芎、黄蓍、蒺藜(炒.去刺)、青皮(炒.去白)、大腹皮、桂心、槟榔、沉香、白茯苓(去皮)、核桃仁(去皮

  • 理脾固本汤

    药方名称理脾固本汤处方白术(炒)3克 白茯苓3克陈皮2.4克半夏(制)2.4克神曲(炒)3克麦芽(炒)3克甘草(炙)2.1克制法上药锉为一剂。功能主治理脾固本,健胃和中。治虚劳,脾胃虚弱,大便泄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