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救急稀涎散

救急稀涎散

《政和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救急稀涎散

药方名称救急稀涎散

处方皂荚(如猪牙肥实不蛀者,削去黑皮)4挺白矾30克(通莹透明)

制法上二味,各为细末,再研极细为散。

功能主治开关催吐。治中风闭证,痰涎壅盛,痰声漉漉,不省人事,不能言语,但不遗屎,脉象滑实有力者;亦治喉痹。

用法用量每服1.5克,重者2克,温水调灌下。当时省觉,次缓而调治,不可大攻,过则伤人。

注意中风脱证忌用。

备注方中皂荚开窍祛痰,白矾催吐开闭。二者相合,有开关催吐之功。对中风闭证,痰涎壅盛者,可先用此方吐出痰涎,疏通咽喉,然后对证施治。

摘录《政和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

证类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救急稀涎散

药方名称救急稀涎散

别名急救稀涎散、稀涎散、稀涎饮、吐痰散

处方猪牙皂角4挺(须肥实不蛀,削去黑皮),晋矾1两(光明通莹者)。

制法上为细末,再研为散。

功能主治开关涌吐。主中风闭证,痰涎壅盛,喉中痰声漉漉,气闭不通,心神瞀闷,四肢不收,或口眼?斜,脉滑实者;亦治风痫,喉痹。

用法用量急救稀涎散(《附广肘后方》卷三)、稀涎散(《本事》卷一)、稀涎饮(《岭南卫生方》卷中)、吐痰散(《点点经》卷二)。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经》曰:病发于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治不与疏风补虚,而先吐其痰涎。白矾酸苦,能涌泄,咸能软顽痰,故以为君;皂角辛能通窍,咸能去垢,专制风木,故以为使,固夺门之兵也。师曰,凡吐中风之痰,使咽喉疏通,能进汤药便止,若尽攻其痰,则无液以养筋,令人挛急偏枯,此其禁也。

2.《方剂学》:本方偏于化痰开窍,而涌吐之力较弱。方中皂角辛能开窍,咸能软坚,善能涤除浊腻之痰;白矾酸苦涌泄,能化顽痰,并有开闭催吐之功。二者相合,具有稀涎作用,能使冷涎微微从口中吐出。对于中风闭证,痰涎壅盛,阻塞气机,妨碍呼吸者,先以本方催吐,使其痰稀涎出,咽喉疏通便止,然后续进他药,随证调治。

摘录证类本草》卷十四引《孙尚药方》

猜你喜欢

  • 风门顶

    药方名称风门顶处方雄黄2钱,川乌2钱,草乌2钱,明矾3钱,胆星3钱,白信1钱。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痰症。用法用量每服5分,冷酒少许,调姜白汤下。摘录《串雅补》卷一

  • 参朴汤

    药方名称参朴汤处方人参1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诃梨勒(炮,去核)半两,桂(去粗皮)半两,木香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黄耆(锉)半两,甘草(炙)1分,白术3分

  • 苍耳虫

    药方名称苍耳虫处方苍耳虫、麻油制法立秋后采集苍耳虫(在苍耳草梗中形状如小蚕的白色小虫),浸入麻油中备用。功能主治据报道,用本方治疗疖肿、疔疮等,一般用药2次即见效。用法用量先用生理盐水,或浓茶水,或冷

  • 常山煎酒

    药方名称常山煎酒处方常山2两,桂心1两,甘草半两。功能主治小儿疟。用法用量上3味,以酒1升煎取7合,去滓分服。取吐愈止。或自能饮,或不能饮则母含药与饮之。摘录《外台》卷三十六引《删繁方》

  • 黑豆汤

    《叶氏女科》卷二:黑豆汤药方名称黑豆汤处方黑豆3合,淡竹叶20片(洗),甘草3钱。功能主治妊娠不慎饮食,误食毒物、毒药而胎动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叶氏女科》卷二《圣济总录》卷八十四:黑豆汤药方名称

  • 连翘托里散

    《医方类聚》卷一九一引《烟霞圣效方》:连翘托里散药方名称连翘托里散处方连翘15克 川大黄90克牡蛎30克(炮)甘草15克(炙)山栀子15克独活15克黄耆15克金银花15克(拣净)制法上药研为粗末。功能

  • 矾石涂方

    《圣济总录》卷十一:矾石涂方药方名称矾石涂方处方矾石(生,捣末)3两,清酒3升。功能主治诸风赤白瘾疹,积年不愈,每发遍身肿,久恐入腹伤人。用法用量先煮酒令沸,次入矾石末,同煮如稀糊,涂之。摘录《圣济总

  • 樗树根丸

    药方名称樗树根丸别名樗根皮丸处方椿根白皮(炒)。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功能主治房劳内伤,气血两虚,不能固守,精滑不时,或作梦遗。用法用量樗根皮丸(《东医宝鉴·内景篇》卷一引《入门》)。摘录《万氏家抄方

  • 毓麟固本膏

    药方名称毓麟固本膏处方杜仲熟地黄附子肉苁蓉牛膝破故纸续断官桂甘草各120克 生地黄大茴香小茴香菟丝子蛇床子天麻子紫梢花鹿角各45克 羊腰子1对赤石脂龙骨各30克麻油4升 黄丹1.5千克雄黄丁香沉香木香

  • 鸡白调散

    药方名称鸡白调散处方朱砂(水飞)1钱,白矾(枯)1钱,铁华粉1钱,粉霜1钱,铅白霜1钱,轻粉2钱,白附子2钱,蝎梢6个,龙脑、麝香各少许。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小儿伤寒伤风,发寒热似疟,久不愈,渐变骨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