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椒艾丸

椒艾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椒艾丸

药方名称椒艾丸

处方蜀椒300粒 熟艾270克干姜90克赤石脂60克乌梅100枚

制法上五味,将椒、姜、艾下筛,再将乌梅置于7.5千克米下蒸,令饭熟,去核,纳姜、椒末,合捣三千杵,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久痢,食不消化,或青或黄,四肢沉重,起即眩倒,骨肉消尽,两足逆冷,腹中热,苦筋转,起止须扶,阴冷无子。

用法用量每次服10丸,每日三服。不愈,加至20丸,再加黄连270克。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御药院方》卷七:椒艾丸

药方名称椒艾丸

处方乌梅(去核)75克(醋浸,布裹蒸)川椒(炒,去目)30克 柔成无滓艾45克干姜(炮)赤石脂附子(炮裂,去皮、脐)各30克

制法上药除乌梅外,同为细末。将蒸乌梅肉研匀,更入熟枣肉、蜜少许,和上药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虚寒泄痢,日久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米饮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七

《千金》卷十五:椒艾丸

药方名称椒艾丸

处方蜀椒300粒,熟艾1升,干姜3两,赤石脂2两,乌梅100枚。

制法上椒、姜、艾为末,梅着1斗米下蒸,令饭熟,去核,纳姜、椒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三十年下痢,所食之物皆不消化,或青或黄,四肢沉重,起即眩倒,骨肉消尽,两足逆冷,腹中热,苦筋转,起止须扶,阴冷无子。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日3服;不愈,加至20丸。

如不愈,加黄连1升。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蜀椒、干姜温中,石脂、乌梅敛脱,熟艾恢复元阳,温暖子脏,故可治阴冷无子。服之若不愈,必有积热伏匿于中,则加黄连以分解之。

摘录《千金》卷十五

猜你喜欢

  • 沉麝丸

    药方名称沉麝丸处方没药辰砂血竭各30克木香15克麝香3克沉香30克制法上各生用,银瓷器熬生甘草膏为丸,皂角子大。功能主治主气滞血瘀,心腹疼痛不可忍者。用法用量用生姜、盐汤送下3血气,醋汤嚼下。摘录《苏

  • 敷阳固精丸

    药方名称敷阳固精丸处方人参2两,黄耆(酒炒)2两,官桂2两,熟附子1个,川芎1两,杜仲1两(姜炒),山药(炒)4两,破故纸(炒)4两,小茴香(炒)4两,菟丝子8两(酒煮),巴戟2两(去心,酒浸),锁阳

  • 败龟膏

    药方名称败龟膏处方败龟1两,桂心半两,木香1分,木鳖子仁半两,防风3分(去芦头),白芷1分,当归1分,槐白皮1两,独活1分,川乌头1分(生,去皮脐),芎?1分,藁本1分,黄丹1两,清油10两,松脂1两

  • 极效膏

    药方名称极效膏处方川乌1两1钱,草乌1两1钱,玄参1两1钱,大黄1两1钱,生地1两1钱,杏仁1两1钱,当归1两1钱,赤芍1两1钱,金银花1两1钱,白芷1两1钱。制法麻油1斤4两浸药,慢火熬,加桃枝、柳

  • 痢疾导滞散

    药方名称痢疾导滞散处方川大黄3钱,广木香2钱,槟榔3钱,白芍4钱,白茯苓5钱,陈皮3钱,莱菔子4钱,车前子5钱。制法共为细末。功能主治腹痛下痢,里急后重。用法用量3岁以下每服5分。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

  • 小儿止嗽金丹

    药方名称小儿止嗽金丹处方元参(去芦)麦冬杏仁(去皮,炒)各120克 炒苏子60克 焦槟榔90克胆星120克知母苏叶各60克桔梗竹茹粉 生桑皮 川贝 花粉 生蒌仁甘草各90克制法上药共为细粉,炼蜜为丸,

  • 滑石甘桔汤

    药方名称滑石甘桔汤处方滑石5两,甘草1两,桔梗1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脏腑蕴热,气实燥渴,心神烦燥,口苦唇焦,咽膈不快至于肿痛,小便秘涩,大便亦实,感冒烦渴。用法用量每服2钱,煎8分,食前服,旋利愈

  • 垢腻散

    药方名称垢腻散处方梳齿内垢腻不拘多少。功能主治蛊毒。用法用量食之。即吐恶物。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六五引《急救仙方》

  • 寸金汤

    药方名称寸金汤处方郁金1两,大黄1两,皂荚2两(水1碗,揉汁去滓,煎以上2味,煮软,切片,晒干),马牙消半两,当归(切,焙)半两,山栀子仁半两,人参1分,甘草(炙,锉)1分,赤芍药1分,雄黄少许(好者

  • 六灰煎膏

    药方名称六灰煎膏处方石灰5升,蒺藜灰半升,白头翁灰半升,桑薪灰半升,白柞木灰(如无,以腐蒿灰代之)半升,藜芦灰半升。制法上药相和,于瓦甑内蒸一复时,取釜中汤淋下灰汁2升,于铜器中煎熬成膏,以瓷盒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