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正元散

正元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正元散

药方名称正元散

处方红豆(炒)、干姜(炮)、陈皮(去白),各三钱;人参白术甘草(炙)、茯苓(去皮),各二两;肉桂(去粗皮)、川乌(炮.去皮),各半两;附子(炮.去皮.尖)、山药(姜汁浸.炒)、川芎乌药(去木)、干葛,各一两;黄蓍(炙)一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下元气虚,脐腹胀满,心胁刺痛,泄利呕吐自汗,阳气轻微,手足厥泠,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利,少气羸困,一切虚寒,并宜服之。常服助阳消阴,正元气,温脾胃,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个,盐少许,煎七分,食前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博济方》卷一:正元散

药方名称正元散

别名正元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一)、正阳散(《东医宝鉴·杂病篇》卷二)。

处方麻黄(去节)陈皮(去白,炙)大黄(生)甘草(炙)干姜(炮)茱萸 官桂(去粗皮)芍药(生)附子(炮,去皮、脐)半夏(汤洗七遍)

制法上十味,唯麻黄多于众药一倍,余药减用一半,同捣为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头痛头昏,周身骨节疼痛;或伤冷食,心腹胀满。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00毫升,热服。如出汗须候汗干,可去盖履。

摘录博济方》卷一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正元散

药方名称正元散

处方红豆(炒)千姜(炮)陈皮(去白)各9克人参白术甘草(炙)茯苓(去皮)各60克肉桂(去粗皮)川乌(炮,去皮)各15克附子(去皮、尖,炮)山药(姜汁浸,炒)川芎乌药(去木)干葛各30克黄耆(炙)4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补元气,温脾胃。治下元气虚,脐腹胀满,心胁刺痛,泄利呕吐,自汗;及伤寒阴证,霍乱转筋,久下冷利,少气羸困。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个、盐少许,煎至14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猜你喜欢

  • 龙脂丸

    药方名称龙脂丸处方诃子1两,肉豆蔻1两,黄连1两,龙骨1两,当归1两,赤石脂1两,缩砂1两,木香1两,草豆蔻半两,白矾半两,干姜半两。制法上为细末,粟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脾胃虚弱,或停冷结聚

  • 白虎加白芷汤

    药方名称白虎加白芷汤处方白虎汤加吴白芷。功能主治阳明头痛,发热,恶寒而渴。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1升,日3次。摘录《卫生宝鉴》卷九

  • 麻黄丸

    《医心方》卷十三引《效验方》:麻黄丸药方名称麻黄丸处方麻黄根2分,石膏1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功能主治人汗劳不止。用法用量大人服如小豆3丸,每日3次,小儿以意增损。摘录《医心方》卷十三引《效验方》

  • 八味散

    药方名称八味散处方蜀椒(去目)1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1两,青盐(研)1两,石硫黄(研)1两,腻粉(研)1两,白僵蚕(炒)1两,柏皮1两,麝香少许(研)。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遍身疮疥,皮破肉痛,

  • 经进追异玄元丹

    药方名称经进追异玄元丹处方地黄花3钱,紫古子花3钱,紫蜀葵花3钱,青椹子3钱,旱莲子3钱(阴干),丁香,香墨1两。制法上为细末,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乌须发。主用法用量方中丁香用量原缺。摘录《医方

  • 甘桔牛蒡汤

    《疹科正传》:甘桔牛蒡汤药方名称甘桔牛蒡汤处方牛蒡子甘草桔梗玄参连翘黄芩麦冬功能主治治咽痛失音。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疹科正传》《麻症集成》卷三:甘桔牛蒡汤药方名称甘桔牛蒡汤处方桔梗、甘草、牛蒡、连翘

  • 蜡酥煎

    药方名称蜡酥煎处方黄蜡(先熔令销,倾入水内拨去滓)4两,酥4两,牛乳4两。制法上同和于铫内煎,以柳木篦搅匀,倾瓷盒内。功能主治肺损,吐血紫黑色不止。用法用量每服1匙,含化,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

  • 合德丸

    药方名称合德丸处方苍术(去皮,米泔浸2日,薄切,晒干)4两,地黄(熟者,细切,焙干)2两。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虚活血,健骨轻身,聪耳明目,除昏。主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

  • 玉池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玉池散药方名称玉池散处方当归(去芦)、伞本地骨皮、防风、白芷、槐花(炒)、川芎、甘草(炙)、升麻、细辛(去苗),各等分。炮制上为末。功能主治治风蛀牙痛,肿痒动摇,牙

  • 茴消散

    药方名称茴消散处方朴消5钱,茴香(炒)2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膀胱热而不通者。用法用量每服2钱,热酒下。摘录《仙拈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