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甘遂散

甘遂散

杂病源流犀烛》卷七: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末3克

制法猪心血和匀。将猪心切开,入末于内,用线缚定,湿纸包,煨熟取药,入辰砂末3克和匀,分作4丸。

功能主治治癫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所煨猪心煎汤化下。如大便下恶物即止。如不效,再服1丸。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七

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半两(煨令微黄),槟榔半两,牛蒡子2分(微炒),商陆1分。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水气,心腹鼓胀,上气喘息。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用猪肾1只,切作4-5片,掺药,用湿纸裹,煻火中煨熟、空心顿服,又微呷酒2-3合。须臾,下利为效。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

《新医学》(1972;11:55):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1两。

制法研为细末,装瓶备用。

功能主治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用时用甘遂散3钱,面粉适量,麝香少许(无麝香冰片代),加温水调成糊状,外敷于中极穴处(脐下4寸),方圆约2寸。一般30分钟即能小便通利。无效时可继续使用或再加热敷,疗效更速。

临床应用小便不通用甘遂散外敷治疗不同疾病引起的小便不通患者共8例,外敷1次即排尿的5例;外敷2次排尿的2例;外敷2次再热敷1次排尿的1例。

摘录《新医学》(1972;11:55)

《圣惠》卷八十八: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1分(煨令微黄),槟榔1分,川大黄1分(锉碎,微炒),牵牛子半两(微炒),甜葶苈1分(隔纸炒,令紫色)。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小儿水气,遍身肿满,大小便难,喘促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每服1字,以温水调下。以利为效。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外台》卷三十三引《小品方》: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太山赤皮甘遂2两。

制法上为末,以白蜜2合和。

功能主治妊娠子淋,大小便并不利,气急,已服猪苓散不愈者。

用法用量每服如大豆粒,多觉心下烦。得微下者,每日1次,下后还服猪苓散;不得下,日2次。渐加可至半钱匕,以微下为度。

摘录《外台》卷三十三引《小品方

《圣惠》卷五十四: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1两(煨令微黄),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泽泻3两,黄芩1两,泽漆1两,赤茯苓2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川朴消2两。

制法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水气遍身浮肿,心胸急硬,气满上喘,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卷一九四引作“甘遂汤”。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圣惠》卷八十八: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别名甘遂破结散

处方甘遂1分(煨令微黄),青橘皮半两(汤浸,去瓤,锉,焙),黄芩半两,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破痞除热,破结散气。主小儿内有伏热诸候,腹内痞结,虽服汤得利,而滞实不去,心下坚满,按之则啼;胸膈热实,腹有留饮,肠内气结而胀,时或壮热。

用法用量甘遂破结散(《婴童百问》卷五)。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二引《入门》: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葱汁

制法和丸。

功能主治耳聋。

用法用量绵裹塞耳中,口含甘草汤。两药须各两处修制妙。

摘录《东医宝鉴·外形篇》卷二引《入门》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生)半两,牵牛子(半生半炒)1两,续随子(去壳,研)1两,大戟1两,葶苈(纸上炒)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三焦气不通,心腹胀,喘促,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空心浓煎灯心汤调下。利下水为效,未减更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幼幼新书》卷三十二引茅先生方: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半两,大戟半两,黑牵牛半两,槟榔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气肿,水肿。

用法用量每岁1钱,五更初用葱酒调下。不会吃酒用葱汤调下。天明通下黄水来,可依形证调理。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二引茅先生方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半两,槟榔(生锉)1两,木香1两,牵牛子(半生半炒)1两,莱菔子(研)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三焦水气,甚者四肢虚肿。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煎紫苏木瓜汤调下,空心服,利下水为度。量人虚实加减。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1两(炒),木香1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蜜酒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圣济总录》卷八十:甘遂散

药方名称甘遂散

处方甘遂(炒)1两,蓬莪术(炮)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大戟(微煨)3分,桂(去粗皮)3分,石菖蒲(米泔浸,炒干)半两,木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水蛊水肿,脚气。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空腹用葱汤调下;渐加至2钱匕,微吐泻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猜你喜欢

  • 贝母团

    药方名称贝母团处方川贝母(去心)1两。功能主治羊儿风。用法用量研粉,用罗筛过,铺大草纸100张,一层草纸筛一下,百张草纸筛百下,然后用线缝之,入4碗水煮干。每清早取1张纸搓成团,空心滚汤下。摘录《仙拈

  • 丁香茯苓汤

    药方名称丁香茯苓汤处方木香4两,丁香4两,干姜(炮)1两半,附子(炮,去皮脐)1两,半夏(洗7次)1两,肉桂(去皮)1两,陈皮(去白)1两,缩砂半两(一方有茯苓,无肉桂)。功能主治脾胃虚寒,宿饮留滞,

  • 银栀汤

    药方名称银栀汤处方银花12克,连翘12克,栀子10克,薄荷5克,牛蒡子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肃肺。主外感风热。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朱广华方

  • 荆防解毒汤

    《症因脉治》卷四:荆防解毒汤药方名称荆防解毒汤处方荆芥、防风、薄荷、连翘、枳壳、桔梗、木通、甘草、淡竹叶。功能主治湿热痢初起,恶寒头痛,身热,表未解,脉浮数者。用法用量如有太阳症,加羌活;阳明症,加葛

  • 坚止汤

    药方名称坚止汤处方黄连1两,吴茱萸1两,厚朴1两(一方干姜代吴萸)。制法以水4升,煮取2升5合,去滓,温服5合;欲作丸,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伤寒下痢赤白脓血,腹中痛者。用法用量每服30粒,白

  • 止血散

    《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七:止血散药方名称止血散处方风化石灰20克(细研,用小便浸三日三夜,滤出晒干,为末)麒麟竭90克(去末,炒令紫色)鸡子10枚(取白和风化灰为3丸,入炭火内烧令红色,取出,放地上出火

  • 五味子散

    《太平圣惠方》卷六:五味子散药方名称五味子散处方五味子30克白石英30克(细研)钟乳粉30克 桂心30克桑根白皮30克(锉)紫菀22克(去苗土)紫苏子30克(微炒)麦门冬30克(去心)陈橘皮45克(汤

  • 白散

    药方名称白散别名三物白散(《类证活人书》卷十五)、桔梗白散(《外台秘要》卷十)处方桔梗22.5克巴豆7.5克(去皮、心,熬黑,研如脂)贝母22.5克功能主治寒实结胸。用法用量上三味为散,纳巴豆更于臼中

  • 大乳没散

    药方名称大乳没散处方白术当归白芷、炙草没药各9克(研匀)乳香6克(另研)桂心4.5克(研)制法上药和匀,再研极细。功能主治主跌扑损伤,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服9克,温酒送下。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三十

  • 葛根柴胡汤

    药方名称葛根柴胡汤处方葛根1两半,柴胡1两,芍药2分,桔梗3分,甘草3分(炙)。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伤寒。两手脉浮数而紧,若关前脉力小,关后脉力大,恶风不自汗,病在清明以后至芒种以前者。用法用量《准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