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白前散

白前散

《圣惠》卷三十一:白前散

药方名称白前散

处方白前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人参1两(去芦头),生干地黄1两,大麻仁3分,桂心半两,赤茯苓1两,黄耆3分(锉),阿胶8两(捣碎,炒令黄燥),麦门冬1两半(去心,焙),桑根白皮3分(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骨蒸肺痿,心中烦渴,痰嗽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注意忌炙、油腻。

摘录《圣惠》卷三十一

《圣惠》卷四十六:白前散

药方名称白前散

处方白前2分,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紫菀半两(去苗土),桑根白皮3分(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麦门冬1两(去心),紫苏茎叶3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暴热咳嗽,心肺气壅,胸膈烦疼,四肢无力。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圣惠》卷四十六:白前散

药方名称白前散

处方白前1两,紫菀1两(去苗土),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大戟1分(锉碎,微炒),麻黄1两(去根节),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咳嗽,坐卧不得,喉中作呀呷声。

用法用量每服2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圣惠》卷六:白前散

药方名称白前散

处方白前3分,旋覆花半两,桑根白皮1两(锉),赤茯苓1两,汉防己半两,麻黄半两(去根节),紫菀1两(洗去苗土),五味子半两,白蒺藜半两(微炒,去刺)。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肺痿咳嗽,日月久远,喘息促,肩胛高,仰卧不安。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

方出《外台》卷九引《近效方》,名见《圣惠》卷三十七:白前散

药方名称白前散

别名白前

处方白前3两,桑白皮2两,桔梗2两,甘草1两(炙)。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久咳唾血。

用法用量白前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九)。

注意猪肉海藻菘菜

摘录方出《外台》卷九引《近效方》,名见《圣惠》卷三十七

猜你喜欢

  • 决明益阴丸

    药方名称决明益阴丸处方羌活5钱,独活5钱,黄连(酒制)1两,防风5钱,黄芩1两,归尾(酒制)5钱,五味子5钱,石决明(煅)3钱,草决明1两,甘草(炙)5钱,黄柏1两,知母1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

  • 麻黄葛根汤

    《类证活人书》卷十七:麻黄葛根汤药方名称麻黄葛根汤处方麻黄(用开水泡一二次,焙干)芍药各90克 干葛30克葱白7茎 鼓30克制法上药锉碎。功能主治治伤寒一日至二日,头项及腰脊拘急疼痛,浑身烦热,恶寒。

  • 昆布汤

    《圣济总录》养六十一:昆布汤药方名称昆布汤处方昆布(汤洗去咸,焙)3分,桔梗(锉)3分,半夏(汤洗7遍,去滑)3分,枇杷叶(炙,去毛)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桂(去粗皮)3分,人参3分,赤茯苓(

  • 补脾解毒饮

    药方名称补脾解毒饮处方苡仁、当归、扁豆、僵蚕、黄芩、川贝母、陈皮、白芍(酒炒)、银花、甘草、牛蒡子。功能主治痘后元气虚弱,而有余毒,周身作肿,或兼腹胀而喘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幼科直言》卷一

  • 护肛膏

    药方名称护肛膏处方白及、石膏(煅)、黄连各等分。制法上为末,以鸡子清调如膏。功能主治痔疮。用法用量搽上,煎油纸如月样圈痔,护四旁好肉,每洗1次,换药1次。摘录《医统》卷七十四引《医学集成》

  • 寒水石粉散

    药方名称寒水石粉散处方寒水石、芒消、滑石、石膏、赤石脂、青木香、甘草(炙)、大黄、黄芩、芎?、麻黄(去节)、牡蛎(熬)各等分。制法上捣筛。功能主治少小壮热,不能服药者。用法用量以粉1升和药屑3合,复下

  • 除湿清火汤

    《眼科临症笔记》:除湿清火汤药方名称除湿清火汤处方当归6钱,赤芍3钱,黄芩3钱,栀子3钱,苍术3钱(炒),茵陈3钱,夏枯草3钱,胡黄连3钱,地肤子3钱,连翘3钱,甘草1钱。功能主治阴阳漏症(泪囊炎),

  • 救瘵汤

    药方名称救瘵汤处方熟地5钱,白芍2钱,山药2钱,沙参3钱,地骨皮5钱,麦冬2钱,北五味10粒,人参5分,白薇5分,白芥子1钱,鳖甲1钱,茯苓1钱。功能主治纵欲伤精,两胫酸痛,腰背拘急,行立足弱,夜卧遗

  • 蒜涂法

    药方名称蒜涂法功能主治治中风口眼歪斜。用法用量用橡斗盛蒜泥,涂合谷穴,右歪左贴,正则止之。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 茅花汤

    《外台秘要》卷二引《小品方》:茅花汤药方名称茅花汤处方茅花一大把功能主治治伤寒鼻衄不止。用法用量上药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即愈。如无茅花,取茅根代之亦可。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引《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