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膈气散

膈气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膈气散

药方名称膈气散

处方豆蔻仁、木香干姜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制.炒)、青皮(去白)、甘草,各五两。三棱(炮)、益智仁、莪术(炮)、肉桂(去粗皮)、陈皮(去瓤)、槟榔枳壳(去瓤.麸炒),各十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五种膈气,三焦痞寒,胸膈满闷,背膂引疼,心腹膨胀,胁肋刺痛,食饮不下,噎塞不通,呕吐痰逆,口苦吞酸,羸瘦少力,短气烦闷。

常服顺气宽中,消倂癖积聚,散惊忧恚气。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半个,同煎七分,和滓热服。

如不及煎,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膈气散

药方名称膈气散

处方豆蔻木香干姜厚朴(去粗皮,生婪汁制炒)青皮(去白)甘草(爁)各150克三棱(炮)益智莪术(炮)肉桂(去粗皮)陈皮(去瓤)槟榔枳壳(去瓤,麸炒)各300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寒气痞塞胸脯,胁肋刺痛,短气烦闷,或呕恶,饮食不下,苔白润。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2片,枣半个,同煎至100毫升,和滓热服。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局方》卷三:膈气散

药方名称膈气散

处方豆蔻仁5两,木香5两,干姜5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制,炒)5两,青皮(去白)5两,甘草(爁)5两,三棱(炮)10两,益智仁10两,莪荗(炮)10两,肉桂(去粗皮)10两,陈皮(去瓤)10两,槟榔10两,枳壳(去瓤,麸炒)10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常服顺气宽中,消痃癖积聚,散惊忧恚气。主五种膈气。三焦痞塞,胸膈满闷,背膂引疼,心腹膨胀,胁肋刺痛,食饮不下,噎塞不通,呕吐痰逆,口苦吞酸,羸瘦少力,短气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入生姜2片,大枣半个,同煎7分,和滓热服;如不及煎,入盐少许,沸汤点服亦得,不拘时候。

摘录《局方》卷三

猜你喜欢

  • 连翘归尾煎

    药方名称连翘归尾煎处方连翘21~24克 归尾9克甘草3克金银花红藤各1.2~15克功能主治泻火解毒。治阳分痈毒,或在脏腑、肺膈、胸乳之间者。用法用量用好酒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服。服后暖卧片时。邪

  • 痛泻要方

    药方名称痛泻要方别名白术芍药散(《古今医统》卷三十五)。处方炒白术90克白芍(炒)60克陈皮(炒)45克防风60克功能主治补脾泻肝。治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弦而

  • 二子消毒散

    药方名称二子消毒散处方皂角子 肥皂子僵蚕蝉蜕杏仁(去皮、尖)各7个猪牙皂1条金银花9克防风荆芥牛膝各3克 猪板油60克 土茯苓15克功能主治主玉茎上生疮,外皮肿胀,及杨梅疳等。用法用量上药用水1.6升

  • 小米枣仁粥

    药方名称小米枣仁粥处方小米100克 枣仁末15克蜂蜜30克制法小米煮粥,候熟,入枣仁末,搅匀。功能主治补脾润燥,宁心安神。治纳食不香、夜寐不宁、大便干燥。用法用量食用时,加蜂蜜,日服2次。摘录《民间方

  • 小续命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小续命汤药方名称小续命汤处方麻黄(去节.一钱)人参(去芦.一钱)黄芩(一钱) 芍药(一钱)甘草(炙.一钱)川芎(一钱)杏仁(去皮尖.麸炒.一钱)防已(一钱)肉桂(七分

  • 胡黄连煎

    药方名称胡黄连煎别名点眼黄连煎处方胡黄连1分(末),黑豆1分(去皮),黄柏1分(末),龙脑1钱(细研),麝香1钱(细研),熊胆1分(细研),牛黄1分(细研),鹅梨汁1升。制法上先将前3味相和,于银器中

  • 丹砂茯神丸

    《圣济总录》卷四十三:丹砂茯神丸药方名称丹砂茯神丸处方丹砂(别研)茯神(去木)人参天麻白僵蚕(微炒)各30克天竺黄(研)真珠末琥珀(研)菖蒲远志(去心)各15克铅霜(研)麝香(研)水银沙子 干蝎(去肚

  • 疏肝解郁汤

    药方名称疏肝解郁汤处方香附9克青皮柴胡郁金各6克丹参12克川芎4.5克 红泽兰12克 延胡 金铃炭各6克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活血调经。治肝郁气滞,经行不畅,色淡红,量少,间有血块,胸胁胀满,有时嗳气,舌

  • 加味坎离丸

    《摄生众妙方》卷二:加味坎离丸药方名称加味坎离丸处方人参2两,五味子(去梗)1两,麦门冬2两,牛膝(酒浸)2两,黄耆(蜜炙)1两,菟丝子(酒浸,成饼用)2两,小茴香(盐炒)2两,当归(酒浸)2两,白茯

  • 八宝拨云散

    《家庭治病新书》:八宝拨云散药方名称八宝拨云散处方制甘石2两,熊胆3分,珍珠3分,月石西3分,琥珀3分,冰片2钱,辰砂3钱。制法上为极细末,瓷瓶收贮。功能主治风火上攻,目赤者。用法用量外点本方,内服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