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苁蓉丸

苁蓉丸

养老奉亲书》: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苁蓉120克 巴戟60克菊花60克枸杞子60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肝肾,明目。主老年肝肾亏虚,视力减退者。

用法用量每服用盐汤送下20丸。

摘录养老奉亲书

《重订严氏济生方》: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酒浸,切片,焙)山茱萸(去核)石龙芮石菖蒲菟丝子(淘净,酒浸,蒸,焙)川羌活(去芦)鹿茸(燎去毛,切片,酒浸,蒸)磁石(火煅,醋淬七次,水飞)石斛(去根)附子(炮,去皮、脐)各30克全蝎(去毒)2~7个麝香0.3克(旋入)

制法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通窍。主肾虚耳聋、耳鸣。

用法用量每服70~100丸,空腹时用盐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世医得效方》卷十二: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当归(去尾)生干地黄肉苁蓉(酒洗,炙)扬芍药各30克 胡粉15克

制法上药研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补肝益肾,养血生发。主小儿禀受血气不足,不能荣于发,以致发不生者。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黑豆汤送下。并将丸药磨化涂抹头上。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十二

《得效》卷十二: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当归(去尾)1两,生干地黄1两,肉苁蓉(酒洗,炙)1两,杨芍药1两,胡粉5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禀受血气不足,不能荣于发。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黑豆汤送下;兼磨化涂抹头上。

摘录《得效》卷十二

圣济总录》卷十: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别名骗马丹

处方肉苁蓉(酒浸,切,焙)、狗脊(去毛)、萆薢葫芦巴(炒)、白豆蔻(去皮)、乌头(炮裂,去皮脐)、防风(去叉)、牛膝(去苗,酒浸,切,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气攻注,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茶、酒任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普济方》卷二一九: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苁蓉(酒浸1宿,刮去粗皮,炙干)2两,菟丝子(酒浸1宿,晒干,另捣罗为末)2两,天雄(炮,去皮脐)2两,麋角屑(酥拌,微炒)2两,枸杞子(微炒)2两,石斛(去根)1两,远志(去心)1两,续断1两,干姜(炮制,锉)1两,干熟地黄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益精血。主虚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温酒或炒盐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九

《何氏济生论》卷五: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5钱,熟地5钱,山药5钱,石斛5钱,牛膝5钱,官桂5钱,槟榔5钱,附子1两,黄耆1两,黄连7钱5分,细辛2钱5分,甘草2钱5分。

制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冷淋。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盐汤送下。

摘录《何氏济生论》卷五

《医略六书》卷二十五: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8两,贡沉香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温肾降逆。主虚寒闭结,脉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米饮送下。

各家论述肾脏虚寒,血燥气逆,不能藏精化液,而传送失职,故大便秘结不通焉。苁蓉丸温润滋精血以培肾命;沉香温降疏逆气以养丹田;蜜丸饮下,俾肾暖阳回,则虚寒自散,而逆气通调,肠胃润泽,焉有大便秘结之患乎。此温肾降逆之剂,为肾命虚寒秘结之专方。

摘录《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酒浸,切,焙)2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白马茎(酥炙)2两,蚕蛾(微炒)1两,雀卵49枚,菟丝子(酒浸3日,焙干)1两。

制法上将五味为末,以省卵并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元脏,益精气,利腰脚。主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温酒或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普济方》卷三一九: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苁蓉(酒浸)1两,熟地黄1两,白茯苓1两,菟丝子(制)1两,附子(炮)1两,当归(炒)1两,白石英(研)1两,五味子1两,禹余粮(制,研)1两,人参半两,乌贼鱼骨(去甲)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胸胁支满,闻腥臊气吐血,目眩不能饮食,泄血不已,日久血枯。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酒送下,米汤亦可,空心、日中、临卧各1次。

摘录普济方》卷三一九

普济方》卷二二○: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苁蓉(酒浸1宿,切,焙)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牛膝(去苗,酒浸1宿,切,焙)半两,鹿茸(酥炙,去毛)半两,菟丝子(酒浸2宿,另捣末)1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壮筋骨。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盐汤或白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

《外台》卷十七引《备急方》: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钟乳粉3分,萆薢3分,苁蓉3分,干地黄6分,薏苡仁3分,菟丝子4分。

制法上药治下筛,以鸡子黄枣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益精气,男子服之外充,妇人服之内补。主痿弱。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渐至20丸,酒送下,日2次。

注意芜荑

摘录《外台》卷十七引《备急方》

《养老奉亲》: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苁蓉4两,巴戟2两,菊花2两,枸杞子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平补下元,明目。主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盐汤送下。

注意老人夏月宜服。

摘录《养老奉亲》

《济生》卷五: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酒浸,切片,焙)1两,山茱萸(去核)1两,石龙芮1两,石菖蒲1两,菟丝子(淘净,酒浸,蒸,焙)1两,川羌活(去芦)1两,鹿茸(燎去毛,切片,酒浸,蒸)1两,磁石(火炼、醋淬7次,水飞)1两,石斛(去根)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全蝎(去毒)2-7个,麝香1字(旋入)。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虚耳聋,或风邪入于经络,耳内虚鸣。

用法用量每服70丸,加至100丸,空心盐酒、盐汤任下。

摘录《济生》卷五

圣济总录》卷二十: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去皴皮,酒浸,切,焙)1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石斛(锉)1两,当归(切,焙)1两,桂(去粗皮)1两,蜀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1两半,牛膝(锉,酒浸,焙)1两半,陈橘皮(汤侵,去白)1两半,干姜(炮裂)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阳虚阴盛,痹气,身寒如从水中出。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食前温酒送下,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普济方》卷一七八引《指南方》: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苁蓉、五味子山茱萸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用盐酒饮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七八引《指南方》

普济方》卷二一五引《指南方》: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半两,菟丝子半两,桑螵蛸半两,干地黄1两,鹿茸1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损溺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盐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五引《指南方》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酒浸1宿,切作片子,焙干)2两,磁石3两(烧醋淬7遍,研),鹿茸(酥炙,去毛)1两,桂(去粗皮)1两,熟干地黄(焙)1两,巴戟天(去心)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远志(去心)半两,地骨皮半两,黄耆(锉)1两,牛膝(酒浸1宿,切,焙)2两,五味子(炒)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晚蚕蛾(炒)半两。

制法上药除磁石外,为细末,同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肾气不足,腹内拘急,目暗耳鸣,四肢困倦,行步乏力,脚如石沉,肌瘦羸弱,面色萎黄,脐下紧痛,心忪盗汗,小便滑数。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葫芦巴1两,干姜(炮)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茴香子(炒)1分,木香1分。

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苁蓉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劳气虚,筋骨羸弱,腹中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简易方》引《孟氏诜诜方》(见《医方类聚》卷一四九):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地黄(净洗,酒浸,蒸2次,焙干)2两,菟丝子(淘去沙土,蒸2次,研烂,焙)1两半,川当归(洗,焙)1两半,穿心紫巴戟1两,肉苁蓉(洗,切,焙)1两,北五味1两,人参(去芦)1两,嫩鹿茸(酥炙)1两,坚白茯苓1两,龙齿1两,嫩黄耆(蜜炙)1两,石莲肉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和阳助阴。主丈夫禀受气血有偏胜者,气胜血则阳盛阴微,精气易流。

用法用量每服50丸,温酒、米饮任下。

摘录《简易方》引《孟氏诜诜方》(见《医方类聚》卷一四九)

御药院方》卷六: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苁蓉(酒浸,焙干)2两,楮实子1两,枸杞子1两,地肤子1两,金毛狗脊(去毛)1两,五味子1两,覆盆子1两,菟丝子1两,干山药1两,补骨脂(微炒)1两,远志(去心)1两,石菖蒲1两,萆薢1两,杜仲(去粗皮,锉,炒)1两,熟干地黄1两,石斛(去根)1两,白茯苓(去皮)1两,牛膝(酒浸,焙)1两,泽泻1两,柏子仁(微炒,别研)1两,山茱萸(酒浸,取肉)1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元气,养精神。主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食前温酒送下,日1-2次。

摘录御药院方》卷六

《卫生总微》卷十五: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1两(酒漫1宿,刮去外皮,炙干),鳖甲1两(酥多,去裙襕),绵黄耆半两,何首乌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血少喜汗。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米饮送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乌头1斤(炮裂,去皮脐)。

制法入米泔浸7日,逐日一换水,7日了,便别捣生黑豆末1斗,后以水两石煮乌头,切作片子如钱大,渐渐添豆末入水,自平明煮到黄昏了,取出豆末,只将乌头片于长流水浸半月,出热毒,日满阴干,入青盐3两同捣末;别用苁蓉半斤,酒浸2日了,入饭甑蒸三度,每度添酒满再蒸,候蒸得如泥软,便入沙盆内研如泥;牛膝半斤,酒浸三日了蒸,蒸一日了便焙干,都捣末,并生乌头,青盐等,入在苁蓉膏内和匀为丸,如两皂子大。

功能主治补元脏,除诸风,益脾实肾。主肾虚。

用法用量每服1丸,温酒嚼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圣济总录》卷三十六: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酒浸,切,焙)半两,乌梅肉(炒)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炒,研)3分,常山(锉)3分,豉(炒)3分,升麻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未发日空腹温酒送下,米饮亦得;至发时,更服20丸。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洪氏集验方》卷四: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苁蓉2两(酒浸1宿,焙干),巴戟1两,枸杞子1两,菊花1两,川楝子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暖水脏,明目。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临卧温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洪氏集验方》卷四

圣济总录》卷五十八: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半,黄耆(锉)1两半,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半,车前子1两半,萆薢1两半,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地骨皮1两半,黄连(去须)1两半,槟榔(煨)1两半,山芋1两1分,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1分,蒺藜子(炒,去角)1两1分,人参1两1分,白芍药1两1分,泽泻1两,桑螵蛸(炒)1两,枳壳(去瓤,麸炒)3分,生干地黄(焙)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渴后,气乏体羸,腿胫细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粟米饮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八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酒浸,切,焙)、菟丝子(酒浸,别捣)、牛膝(酒浸,切,焙)、白术细辛(去苗叶)、何首乌(去黑皮,炒)、续断枸杞子、山芋、菖蒲、车前子、巴戟天(去心)、菊花补骨脂(炒)、远志(去心)、地骨皮覆盆子、熟干地黄(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壮筋骨。主肝经风虚,筋极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圣惠》卷三十六: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2两(汤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山茱萸2分,石斛3分(去根,锉),磁石2两(烧,醋淬7遍,捣碎,细研,水飞过),石龙芮3分,杜仲3分(去粗皮,炙微黄,锉),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菟丝子3分(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巴戟3分,鹿茸1两(去毛,涂酥炙微黄),熟干地黄1两,菖蒲3分,天麻3分,干蝎3分(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虚耳聋,由肾脏不足,风邪入于经络,致四肢羸瘦,腰背强直,耳无所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六

圣济总录》卷一八五: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3两,牛膝(酒浸,切,焙)3两,熟干地黄(焙)3两,麦门冬(去心,焙)3两,山茱萸3两,枳壳(去瓤,麸炒)3两,五味子3两,远志(去心)1两,石斛(去根)2两,人参2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丈夫虚羸,精髓衰急,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温酒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五

圣济总录》卷一一六: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酒浸1宿,切,焙)1两,石钟乳(研成粉)1两,五味子1两,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蛇床子(炒)1两,山芋1两,泽泻3分,石斛(去根)3分,甘菊花3分,细辛(去苗叶)3分,续断3分,鹿茸(去毛,酒浸,炙)3分,防风(去叉)3分,秦艽(去苗土)3分,黄耆(锉)3分,干姜(炮)3分,柏子仁(别研)3分。

制法上药除别研外,为末,同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头眩鼻塞,不知香臭。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温酒送下,日2次。不饮酒,枣汤送下。服药3日后,灸百会3-7壮,即贴如神膏。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六

圣济总录》卷一○二: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别名补肾还睛丸

处方肉苁蓉(洗净,切,焙)1两,山芋1两,续断1两,人参1两,独活(去芦头)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山茱萸1两,陈曲(炒黄)1两,杜仲(去皴皮,涂酥炙)1两,巴戟天(去心)1两,菟丝子(酒浸1宿,烤干,别捣)1两,熟干地黄(焙)2两,桑寄生(炒)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主肝肾气虚,眼目昏暗,视物不明;眼青盲,并无赤痛,但不见物。

用法用量补肾还睛丸(《圣济总录》卷一一二)。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

《三因》卷十: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苁蓉(酒浸)半两,磁石(煅碎)半两,熟地黄半两,山茱萸花半两,桂心半两,山药(炒)半两,牛膝(酒浸)半两,茯苓半两,黄耆(盐汤浸)半两,泽泻半两,鹿茸(去毛,切,醋炙)半两,远志(去心,炒)半两,石斛半两,覆盆子半两,五味子半两,萆薢半两,破故纸(炒)半两,巴戟(酒浸)半两,龙骨半两,菟丝子(酒浸)半两,杜仲(去皮,锉,姜汁制,炒丝断)半两,附子(炮,去脐)1个重6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心肾。主消渴,心虚烦闷,或外伤暑热,内积愁烦,酣饮过多,口干舌燥,引饮无度,小便或利或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腹米饮送下。服真珠丸后次服本丸。

摘录《三因》卷十

圣济总录》卷七: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两,菟丝子(酒浸,别捣)1两。

制法上为末,用白面2两,附子(生,去皮脐,为末)1两,共享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柔风,举体无力,四肢缓弱,不能行立。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全生指迷方》卷四引《指南方》: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菟丝子(拣净,酒浸1宿,乘润捣烂,再焙)、肉苁蓉(洗,切,焙)、鹿茸(去毛,切片,酥炙)、干地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纯血,血下则凝,亦无痛处,惙惙短气,由阳气不固,阴无所守,五液注下,其脉散失欲绝,而身冷者。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饮送下。

虚劳溺血,加桑螵蛸半两,炙焦,酒糊为丸,盐汤下。

摘录全生指迷方》卷四引《指南方》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别名木瓜丸、肉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酒浸,切,焙)10两,牛膝(酒浸,切,焙)10两,天麻10两,何首乌(米泔浸1宿,竹刀刮去皮)10两,黄耆(锉)10两,木瓜(去皮,作片)10两(六味以好酒5升浸,候药泣酒干,取出与后三味同焙),狗脊(去毛,锉)2两,续断(锉)2两,萆薢(锉)2两。

制法上为末,用木瓜3枚,去皮,剜作瓮子,入青盐1两在内,闭口,饭上蒸令烂熟,捣成膏,入上件药末,和为丸。如木瓜膏少,即入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湿脚气,客搏筋脉,痹挛不仁。

用法用量木瓜丸(《传信适用方》卷上)、肉苁蓉丸(《金匮翼》卷六)。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圣济总录》卷九十五:苁蓉丸

药方名称苁蓉丸

处方肉苁蓉(净刷,去皴皮,酒浸2宿,薄切,烙干)2两半,黄耆(细锉)3两,桂(去粗皮)2两,杜仲(去粗皮)2两半(炙紫色,横锉),牛膝(去苗,酒浸,切,焙)2两,山茱萸2两,韭子(水淘去泽者,焙干,炒)3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剂,更臼内涂酥,杵令匀熟,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肾脏虚冷,腰膝无力,小便不禁,或溺白色。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黄耆汤送下,至晚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猜你喜欢

  • 甘草麻黄汤

    《金匮要略》卷中:甘草麻黄汤药方名称甘草麻黄汤别名麻黄甘草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处方甘草6克麻黄12克功能主治治里水。身体面目悉肿,腰以上肿甚,身微热,口不渴,无汗,小便不利者。用法用量上

  • 膈气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膈气散药方名称膈气散处方肉豆蔻仁、木香、干姜、厚朴(去粗皮.生姜汁制.炒)、青皮(去白)、甘草,各五两。三棱(炮)、益智仁、莪术(炮)、肉桂(去粗皮)、陈皮(去瓤)

  • 玉竹饮子

    药方名称玉竹饮子处方萎蕤(一名玉竹)9克茯苓6克甘草3克桔梗3克橘皮3克紫菀6克川贝母(去心,研)9克生姜(同橘皮蜜煎)12克功能主治治痰水痰涎涌盛,咳逆喘满。用法用量上八味,长流水煎,入熟白蜜20毫

  • 十宝散

    药方名称十宝散处方冰片0.36克麝香0.36克 辰砂3.6克乳香(去油)3.6克 子红花12克血竭4.8克雄黄12克儿茶0.72克 归尾30克没药4.2克制法以上十味,共为细末,瓷瓶收贮,黄腊封口,勿

  • 五色兑金丸

    药方名称五色兑金丸处方白丑60克 干蟾皮9克 飞滑石30克 胡黄连六神曲陈胆星各15克 川黄连9克 黑丑 飞青黛大黄(上三味另研为衣)雄黄各60克 生石膏30克(上二味另研极细为衣)。制法各研细末,沸

  • 加减连翘饮

    药方名称加减连翘饮处方连翘、瞿麦、滑石、牛子、车前子、木通、防风、炒栀仁、黄芩(炒)、荆芥、当归、北柴胡、赤芍、蝉退、炙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小儿胎毒。用法用量加竹叶、灯心,水煎服。摘录《医钞类编》

  • 通脾泻胃汤

    药方名称通脾泻胃汤处方麦门冬(去心)茺蔚子各4.5克知母玄参车前子 软石膏(煅)防风各3克黄芩天冬熟大黄各2.1克功能主治泻火通便。治眼内黄膜上冲,神膏内初起色黄,如人指甲根白岩相似,若漫及瞳人,其珠

  • 地胆膏

    药方名称地胆膏处方生地胆10枚,细辛半分(末),白芷半分(末)。功能主治鼻中瘜肉肿大,气息闭塞不通。用法用量上以地胆压取汁,和药末,以涂于瘜肉之上。取消为度。摘录方出《圣惠》卷三十七,名见《圣济总录》

  • 乱发灰散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乱发灰散药方名称乱发灰散处方乱发灰1两,黄连(去须)1两,故絮灰1两,干姜(炮)半两。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口吻生疮,及口旁恶疮。用法用量再研匀。不拘多少,敷疮上,每日3-5次,以

  • 地黄加减汤

    药方名称地黄加减汤处方地黄汤加知母、黄柏、麦冬。功能主治阴虚火旺,便浊。摘录《证治汇补》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