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
执相关字典
执[zhí]字在结尾的词语
- 挚执[zhì zhí]拘捕。 
- 法执[fǎ zhí]佛教语。两种“我执”之一。对于“人我执”而言。也称为“法我执”。谓不知诸法由因缘而生,以为外界有独立自存的客观实体的“妄执”。见《成唯识论》卷一。 
- 幽执[yōu zhí]囚禁。 
- 深执[shēn zhí]执着,坚持。 
- 收执[shōu zhí]1.捉拿。 2.收存。 
- 交执[jiāo zhí]交友;结交。 
- 拗执[niù zhí]固执倔强。 
- 回执[huí zhí]①回条。②向寄件人证明某种邮件已经递到的凭据,由收件人盖章或签字交邮局寄回给寄件人。 
- 迂执[yū zhí]迂腐固执。 迂腐固执为人迂执 
- 祖执[zǔ zhí]祖父的友执。 
- 封执[fēng zhí]《庄子.齐物论》“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唐成玄英疏:“初学大贤﹐邻乎圣境,虽复见空有之异,而未曾封执。”原谓执持事物的界域﹐后引申为固执﹐执着。 
- 公执[gōng zhí]1.指可为公证的凭据。 2.谓公正而坚持原则。 
- 擒执[qín zhí]捕捉捆绑。 
- 幻执[huàn zhí]对虚幻事物的执着。 
- 论执[lùn zhí]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意见。 
- 主执[zhǔ zhí]固执己见。 
- 朋执[péng zhí]朋友﹐执友。 
- 貌执[mào zhí]以礼相待。 
- 固执[gù zhí]坚持己见,不肯改变:固执己见丨性情固执。 
- 准执[zhǔn zhí]箭靶。 
- 穿执[chuān zhí]谓穿靴执笏。 
- 譬执[pì zhí]谓阐明并坚持意见。 
- 管执[guǎn zhí]执掌。 
- 修执[xiū zhí]培养并保持。 
- 专执[zhuān zhí]1.擅自捕人。 2.犹固执。 
- 生执[shēng zhí]生时所做的事。 
- 闲执[xián zhí]亦作“间执”。 堵塞。《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玉 使 伯棼 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閒执谗慝之口。’”杨伯峻 注:“閒执犹塞也。”唐 柳宗元《贺赵江陵宗儒辟符载启》:“伏闻以 武都 符载 为记室,天下立志之士,杂然相顾,继以叹息,知为善者得其归嚮,流言者有所间执。”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这回的屠杀,死伤之多,过于五卅事件,而且是‘同胞的枪弹’,我们将何以间执别人之口!” 
- 操执[cāo zhí]1.犹任事。 2.操守。 
- 搏执[bó zhí]1.拘捕。 2.握持。 
- 破执[pò zhí]佛教语。谓破除有实我﹑有实法的执见。 
- 妄执[wàng zhí]佛教语。虚妄的执念。 
- 择执[zé zhí]选择善事而执着行之。语出《礼记.中庸》:“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 遵执[zūn zhí]遵照执行。 
- 敬执[jìng zhí]敬爱。执,犹爱。 
- 挺执[tǐng zhí]顶撞。 
- 胶执[jiāo zhí]固执;坚持。 
- 部执[bù zhí]佛教语。谓各部所执的有关教义的见解。 
- 谦执[qiān zhí]执意谦让。 
- 捕执[bǔ zhí]拘捕。 
- 存执[cún zhí]犹存根。 
- 拘执[jū zhí]拘泥:这些事儿可以变通着办,不要过于拘执。 
- 父执[fù zhí]〈书〉父亲的朋友。 
- 九执[jiǔ zhí]见“九曜”。 
- 友执[yǒu zhí]知心好友;朋友。 
- 面执[miàn zhí]当面争论。 
- 良执[liáng zhí]良友。 
- 孤执[gū zhí]耿介倔强。 
- 我执[wǒ zhí]见“我见”。 
- 宰执[zǎi zhí]指宰相等执掌国家政事的重臣。 掌政的大官。宰;宰相(朝朝“大学士”是宰相职)。执,掌管宰执以下俱使之面面上坐。——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 驱执[qū zhí]驱使控制。 
- 侍执[shì zhí]见“侍执巾栉”。 
- 偏执[piān zhí]片面而又固执:偏执狂|情绪偏执|瞠目争辩,偏执一己之私。 
- 揽执[lǎn zhí]犹捕捉。 
- 滞执[zhì zhí]固执;不通达。 
- 争执[zhēng zhí]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争执不休|解决争执。 
执[zhí]字的成语
- 倒执手版[dǎo zhí shǒu bǎn]古代官员持手版以朝。倒执手版,指惊惶失态。 
- 执而不化[zhí ér bù huà]指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 擐甲执锐[huàn jiǎ zhí ruì]擐:穿;锐:兵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 
- 执法犯法[zhí fǎ fàn fǎ]指执行法律的人违背法律。 
- 侍执巾节[shì zhí jīn jié]拿着手巾、梳子伺候,形容妻妾服事夫君。 
- 执鞭坠镫[zhí biān zhuì dèng]亦作“执鞭随镫”。谓服侍别人乘骑,多表示倾心追随。 
- 执经问难[zhí jīng wèn nán]手捧经书,质疑问难。后多指弟子从师受业。 
- 执柯作伐[zhí kē zuò fá]执:拿着;柯:斧头柄;伐:采伐。手执斧头去采伐。指给人做媒。 
- 固执己见[gù zhí jǐ jiàn]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坚持按照个人成形的偏见解释或办事 原则要坚持,非原则问题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求同存异和妥协 
- 执法不公[zhí fǎ bù gōng]拒绝公正,在实施法律中的不公正。 拒绝公正,在实施法律中的不公正 
- 执法无私[zhí fǎ wú sī]执行法令非常坚定,毫不动摇。 
- 允执厥中[yǔn zhí jué zhōng]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 执两用中[zhí liǎng yòng zhōng]指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 
- 朋党执虎[péng dǎng zhí hǔ]朋党:同类的人为怎么目的而相勾结;执:捉。比喻小人结党营私,危害正义事业。 
- 被坚执锐[pī jiān zhí ruì]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 泥古执今[nì gǔ zhí jīn]泥:拘泥;执:执拘,约束限制。比喻用古代的陈规硬套今天的事物。 
- 秉要执本[bǐng yào zhí běn]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 仗义执言[zhàng yì zhí yán]执言:说公道话。为了正义说公道话。指能伸张正义。 凭据义理,敢于站出来说公道话 
- 执正持平[zhí zhèng chí píng]执:执行;持:坚持。坚持公平合理,不偏不向。 
- 执粗井灶[zhí cū jǐng zào]指操持家务。比喻为人妇。 
- 执牛耳[zhí niú ěr]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 攫戾执猛[jué lì zhí měng]攫:夺取;戾:暴;执:捉住。能扑取或捉住强暴凶猛的敌人。形容英勇无敌。 
- 执法如山[zhí fǎ rú shān]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严格依法办事,毫不动摇 
- 执迷不反[zhí mí bù fǎn]犹执迷不悟。同“执迷不返”。 
- 各执所见[gè zhí suǒ jiàn]执:坚持。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 坚执不从[jiān zhí bù cóng]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 披坚执锐[pī jiān zhí ruì]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 穿上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指全副武装披坚执锐,义不如公。——《史记.项羽本纪》 
- 抱关执籥[bào guān zhí yuè]持门闩,拿钥匙。指监门小吏的职务。 
- 执鞭坠蹬[zhí biān zhuì dèng]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 负坚执锐[fù jiān zhí ruì]负:以背载物;坚:铠甲;执:拿着;锐:兵器。穿着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 执箕帚[zhí jī zhǒu]执:拿。拿着簸箕和笤帚。指要打扫卫生。古时借指充当臣仆或妻子。 
- 顽钝固执[wán dùn gù zhí]顽:顽固;钝:迟钝。愚昧而又坚持成见。 
- 择善固执[zé shàn gù zhí]对认为正确的事就坚持执行。 
- 明火执杖[míng huǒ zhí zhàng]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 执意不从[zhí yì bù cóng]执:坚持;意:意见;从:依从。 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依从别人的意见。 
- 明火执仗[míng huǒ zhí zhàng]明:点明;执:拿着;仗:兵器。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胆敢于夜间公然持火照明,携带器仗,入室抢劫。形容明目张胆地为非作歹,毫无顾忌 
- 提牌执戟[tí pái zhí jǐ]牌、戟:官府门前所用榜牌和作仪仗用的门戟。指在高官手下当差。形容身份、才能低下。 
- 各执一词[gè zhí yī cí]执:坚持。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形容意见不一致。 甲这样说,乙那样说,各以为自己说得对两下各执一词,难以定招——《醒世恒言》 
- 执一无失[zhí yī wú shī]执一:专一;失:过失。非常专心,没有出现过失。 
- 执法不阿[zhí fǎ bù ā]阿:迎合。执行法律公正无私,不屈从权势。 
- 执一而论[zhí yī ér lùn]执:抓住;论:评论。抓住一点或一个方面进行评论。形容看问题片面。 
执[zhí]字在中间的词语
- 典执法[diǎn zhí fǎ]太平天国的高级法官。 
- 楚执珪[chǔ zhí guī]战国楚执珪的爵位。指庄舄。 
- 绣衣执法[xiù yī zhí fǎ]即绣衣直指。 
- 三世执戟[sān shì zhí jǐ]汉之扬雄于成帝﹑哀帝﹑平帝三世为郎官,故称。 
- 润笔执政[rùn bǐ zhí zhèng]指由翰林学士升任的执政大臣。 
- 中执法[zhōng zhí fǎ]即中丞。 
- 马执事[mǎ zhí shì]古时骑马的仪仗队。 
- 杨执戟[yáng zhí jǐ]汉扬雄的别称。杨,通“扬”。语本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昔杨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 
- 监外执行[jiān wài zhí xíng]指法院对具有某种法定原因(如患有严重疾病,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的婴儿)的犯人暂不羁押,而交付一定机关监管。 
- 保外执行[bǎo wài zhí xíng]犯人在服刑期间取保监外执行。参看 〖监外执行〗。 
- 骑羊执穗[qí yáng zhí suì]相传古代有五仙人骑五色羊执六穗秬来到广州。见《太平寰宇记.岭南道一.广州》引《续南越志》。后因以“骑羊执穗”为咏广州的典故。 
- 移执事[yí zhí shì]谓移用其民服役。 
- 三代执金[sān dài zhí jīn]指唐赵道兴与父才﹑子晈三人。均曾任执金吾之职,故称。 
执[zhí]字在开头的词语
- 执中[zhí zhōng]1.谓持中庸之道,无过与不及。 2.持平;不偏不倚。 公平适中,不偏不倚执中之说 
- 执梃[zhí tǐng]手执梃杖。指持梃作仪卫前导。宋时,天子于宫中,仪卫有主辇二十四人,辇头一人穿紫绣袍,执涂金裹银杖作督领。宰相﹑翰林学士﹑御史则用穿朱衣的吏役呵道,“以梃叩地警众”。三司副使“唯乘紫丝暖座,从人队长持破木梃。” 
- 执巾栉[zhí jīn zhì]古时为人妻妾的谦辞。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櫛,以固子也。”杨伯峻 注:“《礼记·曲礼下》云:‘自世妇以下自称曰婢子。’……巾为拭巾,櫛乃梳篦之总名。侍执巾櫛,当时谦语。”汉 刘向《新序·杂事一》:“妾得执巾櫛以侍王,非不欲专贵擅爱也。” 
- 执仇[zhí chóu]见“执雠”。 
- 执滞[zhí zhì]犹执着。固执,拘泥。 
- 执生[zhí shēng]犹摄生。谓保护自身。 
- 执绋[zhí fú]1.谓丧葬时手执牵引灵柩的大绳以助行进。 2.泛称为人送殡。 送葬时帮助牵引灵车,后来泛指送葬 
- 执辨[zhí biàn]犹争辩,强辩。辨,通“辩”。 
- 执箕箒[zhí jī zhǒu]1.亦作“执箕帚”。谓持簸箕扫帚从事洒扫。多指做妻妾。 
- 执幡[zhí fān]旧时葬仪,父母之丧,子持纸幡导柩而行。 
- 执获[zhí huò]捕获,被捕。 
- 执刺[zhí cì]谓持名片进谒。 
- 执事人[zhí shì rén]主管具体事务者;仆役。 
- 执辔[zhí pèi]1.谓手持马缰驾车。 2.引申为驾驭能力。 
- 执见[zhí jiàn]1.谓根据已显现的事物。 2.固执己见。 
- 执板[zhí bǎn]执拗刻板。 
- 执斲[zhí zhuó]指木工。 《左传·成公二年》:“以执斲、执鍼、织紝,皆百人,公衡 为质,以请盟。”杜预 注:“执斲,匠人。”清 黄遵宪《逐客篇》诗:“酒人率庖人,执鍼偕执斲。” 
- 执业[zhí yè](律师、医生、会计和某些中介服务机构的人员等)进行业务活动:执业律师|取得执业资格的房地产估价师。 
- 执节[zhí jié]1.拿着符节。 2.坚守节操。 3.谓执板击节。 
- 执礼[zhí lǐ]①执守礼制;掌赞礼之事:昔周公处谦卑士,执礼以治天下。②对人有礼节:他对长辈执礼甚恭。 
- 执行[zhí xíng]①实施;实行:坚决执行|执行命令|执行决定|执行上级指示。②依法定程序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行政处罚决定等付诸实施。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的执行是强制性的。民事案件的判决、裁定等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必须自觉履行;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的,由审判员移交给执行员强制执行,对方当事人也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 
- 执定[zhí dìng]1.犹坚持。 
- 执本[zhí běn]把握根本。 
- 执丧[zhí sàng]《礼记.檀弓上》:“曾子谓子思曰:‘伋,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后以“执丧”为奉行丧礼或守孝之称。 
- 执壶[zhí hú]酒壶的一种。宴会时秉持斟酒,故名。 
- 执绥[zhí suí]1.谓持绳索登车。 2.借称陪帝王乘车的侍臣。 
- 执奏[zhí zòu]持章表上奏君主。《晋书·贾谧传》:“謐 重执奏 戎 华 之议,事遂施行。”《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詔:‘内降指挥、百司执奏毋輒行;敢因缘干请者,諫官、御史察举之。’”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四:“当 和珅 声势熏灼,举朝无一人敢於纠劾,曹锡寳 独能抗辞执奏,不愧諍臣。” 
- 执政党[zhí zhèng dǎng]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资本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也称“在朝党”。在两党制的国家中是在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中获胜的那个党,在多党制的国家中是一个党或几个党的联盟。社会主义国家中的执政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在中国就是中国共-产-党。 
- 执爨[zhí cuàn]司炊事。 
- 执手[zhí shǒu]拉手;握手。 
- 执綍[zhí fú]执绋。 
- 执道[zhí dào]遵守正道。 
- 执梢[zhí shāo]掌舵;操舟。 
- 执柯[zhí kē]《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后以“执柯”指作媒。 
- 执披[zhí pī]古代丧仪,殡时于棺之两侧系披,使人夹柩车秉持而行,以防路险倾覆。 
- 执御[zhí yù]1.驾车。 
- 执帛[zhí bó]楚 官名。 亦为孤卿(少师、少傅、少保三孤)的别称。 
- 执徐[zhí xú]古时以干支纪年,岁在辰为执徐。 《尔雅·释天》:“﹝太岁﹞在辰曰执徐。”陆德明 释文引 李巡 云:“执,蛰也。徐,舒也。言蛰物皆敷舒而出,故曰执徐也。”《汉书·礼乐志二》:“天马徠,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明 唐顺之《雁训》:“执徐之岁,有雁集于 顾舍人 第,舍人 筮之得《小过》焉。” 
- 执导[zhí dǎo]担任导演;从事导演工作:他~过不少优秀影片。在戏剧界~多年。 
- 执着[zhí zhuó]1.原为佛教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 2.泛指固执或拘泥,亦指对某种事物追求不舍。 
- 执夷[zhí yí]1.持平;主持公道。 
- 执将[zhí jiāng]主将。 
- 执钧[zhí jūn]犹掌权。亦指掌权的人。 
- 执教[zhí jiào]担任教学任务;当教练:他在大学里~多年。他们曾携手~中国女排。 
- 执泥[zhí nì]拘泥;固执。 执拗拘泥,不知变通执泥一见执泥一说 
- 执竞[zhí jìng]1.谓自强不息。 2.谓竞相举起。 
- 执务[zhí wù]操持;担任。 
- 执势[zhí shì]谓掌握权势。 
- 执作[zhí zuò]操作;劳作。 
- 执盖[zhí gài]道教称侍奉天帝的仙官﹑侍从。 
- 执抶[zhí chì]谓持鞭督责。语本《左传·襄公十七年》:“子罕 闻之,亲执扑,以行筑者,而抶其不勉者。”清 钱谦益《戏为拂水筑台歌赠嘉定夏生华甫》:“不烦执抶争用命,日旰奋迅逾亭午。” 
- 执质[zhí zhì]犹执挚。 
- 执法[zhí fǎ]1.执行或执掌法令。 2.执法的官吏。王莽时曾改御史为“执法”。 3.星名。 
- 执把[zhí bǎ]1.拿着。 
- 执盟[zhí méng]谓充当盟主;领导。 
- 执衣[zhí yī]皂隶的别称。 
- 执职[zhí zhí]1.专司某事;服役。 2.持旗。职,通“帜”。 
- 执结[zhí jié]1.旧时对官署提出表示负责的字据。 2.犹证实,对证。 
- 执德[zhí dé]固守仁德;遵守道德规范。《论语·子张》:“执德不弘,信道不篤。”《汉书·成帝纪》:“朕执德不固,谋不尽下。”清 姚鼐《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姊独于其间遭离荼苦,执德秉节数十年,其亦可谓君子之女。” 
- 执议[zhí yì]谓坚持某种意见。 
- 执笔法[zhí bǐ fǎ]写毛笔字持笔的方法。前人所传的执笔法一般采用唐陆希声所传的“擫﹑押﹑钩﹑格﹑抵”五字法。“擫”是大拇指指肚部分紧贴笔管;“押”是食指与大拇指相对夹持笔管;“钩”是中指钩住笔管;“格”是无名指甲﹑肉相连处挡着笔管;“抵”是小指紧贴无名指以助之。五指之力,相互配合,执住笔管,其力才得平衡。此外,要求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腕和肘悬起。这样执笔写字,笔锋中正,运转容易,字迹圆满得势。 
- 执干[zhí gàn]犹主持,总管。 
- 执索[zhí suǒ]犹捕捉。 
- 执拗[zhí niù]①固执任性,不听别人意见:脾气执拗|他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他不转。
 ②阻拦;说服:他宁死要去,那里执拗得住。
 
- 执事[zhí shi]①工作;掌管某项事情:各自执事去了|那些执事的大丫头,谁不愿意这样呢。②有差事的人:朝之执事,亡非同类|迟衡山贴的祭祀仪注单和派的执事单还贴在壁上。③侍从左右供使唤的人:两处执事领牌交牌的,人来人往不绝。④仪仗:全副执事|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接连一带摆了三四里远。 
- 执圭[zhí guī]1.亦作“执珪”。以手持圭。 
- 执性[zhí xìng]1.犹秉性。 《后汉书·刘平传》:“臣窃见 琅玡 王望、楚国 刘旷、东莱 王扶,皆年七十,执性恬淡,所居之处,邑里化之,脩身行义,应在朝次。”宋 王谠《唐语林·政事上》:“宋(宋璟)善守法,故能持天下之政。姚(姚崇)善应变,故能成天下之务。二人执性不同,同归於道;协心翼赞,以致於治。” 
- 执行主席[zhí xíng zhǔ xí]开会时由主席团在成员中推举的轮流主持会议的人。 
- 执勇[zhí yǒng]谓可驾驭勇者。 
- 执笔[zhí bǐ]1.持笔。 2.引申为记录或写作。 3.书法术语。写毛笔字持笔的方法。 
- 执钥[zhí yuè]1.持钥。 2.掌管锁钥。指看守门户。 
- 执刑[zhí xíng]依法枪决死刑犯人;泛指实施刑事处罚。 依法枪决死刑犯人;泛指实施刑事处罚 
- 执政官[zhí zhèng guān]在古代欧洲,主要指称古代希腊城邦和罗马的高级长官。 在雅典,约自公元前682年起,每年选举九名执政官,首席执政官,掌握内政,地位最高,其名字用来命名他任职的那一年,又称“名年执政官”。在罗马,从前509年共和制建立后,每年选两名执政官,当年就以他们的名字命名,掌握军政大权。战时为军队最高统帅。帝国时代已形同虚设。 
- 执鞭[zhí biān]①手拿马鞭。指为人驾驭车马。亦指侍奉或追随别人:执鞭之士|执鞭坠镫|今幸执鞭,理当尽遵约束。②执教鞭。指当教师。 
- 执鞚[zhí kòng]谓牵马。鞚,马勒。指因仰慕其人,愿为执贱役。 
- 执照[zhí zhào]由政府专门机构发给的准许从事某事的文字凭证。泛指证明、凭据:驾驶执照|营业执照|我这几天正在办执照。 
- 执禁[zhí jìn]执行禁令。 
- 执袂[zhí mèi]拉住衣袖。形容分别时依恋不舍。亦借指送行者。 
- 执教鞭[zhí jiào biān]当教师,从事教学工作。 
- 执著[zhí zhuó]佛教指对某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泛指固执、拘泥或坚持某一意念而不肯改变:执著地追求|我只怕雷横执著,不会周全人。 
- 执馘[zhí guó]《诗.大雅.皇矣》:“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毛传:“馘,获也。不服者杀而献其左耳曰馘。”郑玄笺:“执所生得者而言问之,乃献所馘,皆徐徐以礼为之。”后以“执馘”为杀敌献功之称。 
- 执论[zhí lùn]提出异议或谓坚持某种意见。 
- 执策[zhí cè]1.持鞭。 2.执持简册。 
- 执搏[zhí bó]捕捉。 
- 执筹[zhí chóu]方言。抓阄儿。 
- 执信[zhí xìn]秉持信义。 
- 执服[zhí fú]慑服。因畏惧而服从。 
- 执异[zhí yì]谓持不同的主张。 
- 执方[zhí fāng]1.按照常规办事。 
- 执热[zhí rè]谓手执灼热之物。《诗.大雅.桑柔》:“谁能执热,逝不以濯。”毛传:“濯所以救热也。”郑玄笺:“当如手执热物之用濯。”一说,谓苦热。段玉裁曰:“执热,言触热﹑苦热。濯,谓浴也……此诗谓谁能苦热,而不澡浴以洁其体,以求凉快者乎?”见《“执热”解》。 
- 执用[zhí yòng]使用。 
- 执耳[zhí ěr]见“执牛耳”。 
- 执杖[zhí zhàng]旧时父母之丧,举行葬仪时手持丧棒,谓之“执杖”。 
- 执谦[zhí qiān]保持谦逊。 
- 执权[zhí quán]1.操秤锤。 
- 执抝[zhí ǎo]见“执拗”。 
- 执修[zhí xiū]行束修礼。意谓拿着干肉,作相见的礼品。 
- 执手礼[zhí shǒu lǐ]见“执手”。 
- 执简[zhí jiǎn]手持简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后以指任史官﹑御史之职。 
- 执意[zhí yì]坚持自己的意见、主张:执意不从|执意要走|张鸾见他十分执意,心虽不乐,口中只得应允。 
- 执共[zhí gòng]保持恭敬。共,通“恭”。 
- 执料[zhí liào]操持;照料。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大姐,你在家执料,我去请那一辈儿老姊妹去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商小姐 中年寡居,心贪安逸,又见兄弟能事,是件周到停当,遂把内外大小之事,多托与他执料,钱财出入,悉凭其手,再不问起数目。” 
- 执迷[zhí mí]1.固执不悟。 2.执着;着迷。 
- 执丈[zhí zhàng]对年长友人之称。 
- 执吝[zhí lìn]谓悭吝不化。 
- 执问[zhí wèn]拘留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