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西相关字典
西[xī]字的成语
- 西学东渐[xī xué dōng jiān]渐:流入;东渐:原指河水东流入海,引申为向东方流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向东方流传。 
- 日薄西山[rì bó xī shān]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到老年,接近死亡 臣已日薄西山,余光无几,酬恩报国,正在斯时。——《宋史.赵普传》 
- 东完西缺[dōng wán xī quē]缺东少西,不完备,短缺。 
- 东家西舍[dōng jiā xī shè]犹言左邻右舍。住在左右前后的街坊邻居。 
- 东倒西歪[dōng dǎo xī wāi]指行走不稳,身不由主。也形容物体倾斜不正。 时而倒向这边,时而倒向那边。形容行走时或站或坐时,姿势不稳,身不由己 
- 抱痛西河[bào tòng xī hé]痛:哀痛;西河:古地名,战国魏地。原指指孔子弟子子夏在西河丧子而哭瞎眼睛的事。后泛指死了儿子而极其头痛。 
- 东诓西骗[dōng kuāng xī piàn]指到处说谎话诈骗。 
- 东支西吾[dōng zhī xī wú]指说话办事含糊敷衍。 
- 东驰西击[dōng chí xī jī]指指挥不统一,几路军队各自行动。 
- 东播西流[dōng bō xī liú]指流落四方。 
- 东零西散[dōng líng xī sàn]这边一个,那边一个。形容星散零落。 
- 拉东补西[lā dōng bǔ xī]多指欠债,借东家还西家,左支右绌。 多指欠债,借东家还西家,左支右绌这几年,就靠拉东补西过日子 
- 西狩获麟[xī shòu huò lín]狩:打猎。比喻一切事物的终了。 
- 南北东西[nán běi dōng xī]指四方、到处、各地或方向;也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 东荡西游[dōng dàng xī yóu]荡:放浪,游荡;游:行走。指到处游荡,不务正业。 
- 唐突西施[táng tū xī shī]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时美女,冒犯了西施。比喻为了突出丑的,而贬低了美的。亦作“唐突西子”。 
- 西方净土[xī fāng jìng tǔ]佛教语。西方之极乐世界,即佛国。 
- 东拼西凑[dōng pīn xī còu]比喻零乱地加以拼凑。 困难地或以不合常规的方法多方面把零星的事物凑集在一起只好东拼西凑把税钱凑够 
- 中西合璧[zhōng xī hé bì]合璧: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合璧”。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 比喻把中国原有的好东西与从外国传进来的好东西之优点合到一起 
- 学贯中西[xué guàn zhōng xī]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 东驰西骋[dōng chí xī chěng]到处奔波。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同“东奔西走”。 
- 拆东补西[chāi dōng bǔ xī]拆掉东边去补西边。比喻临时勉强应付。 
- 东搜西罗[dōng sōu xī luó]指到处寻找与搜集。 
- 说东道西[shuō dōng dào xī]说东家,讲西家。形容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 喝西北风[hē xī běi fēng]原作“吸风”。指道家所宣扬的一种境界,即不食人间烟火,只靠呼吸空气生存。指没有东西吃,空着肚子过日子。 谑语,指没有吃的,只好喝西北风过日子等揭不开锅,大人孩子喝西北风去! 
- 东怒西怨[dōng nù xī yuàn]比喻迁怒于人。 
- 扶东倒西[fú dōng dǎo xī]扶:扶持,搀扶。比喻随他人的意志转移,自己没主见。 
- 东猜西揣[dōng cāi xī chuāi]指多方猜测。 
- 东西南北[dōng xī nán běi]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指四面八方,亦指方向出门分不清东西南北东西南北,谁敢宁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 东冲西突[dōng chōng xī tū]指四处冲锋突击。 向四处突击。形容作战勇猛曹操见 赵云东冲西突,所向无前,莫敢迎敌…——《三国演义》 
- 东猎西渔[dōng liè xī yú]指处处涉猎而不专精。 
- 西邻责言[xī lín zé yán]西邻:西部的邻国;责言:问罪的话。原指秦国(在西)向晋国(在东)问罪。后泛指别人的责备。 
- 东挨西撞[dōng āi xī zhuàng]形容无固定目标,到处乱闯。同“东奔西撞”。 
- 东推西阻[dōng tuī xī zǔ]推:推诿;阻:阻挠。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 
- 声东击西[shēng dōng jī xī]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一种策略思想。意为表面上声称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边。军事上是迷惑敌人、出奇制胜的一种谋略按预定的计划,我们要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把敌人吸引到温水方向。——《遵义会议放光芒》 
- 东跑西奔[dōng pǎo xī bēn]奔:急走,跑。指到处奔波。 
- 东挪西辏[dōng nuó xī còu]挪:挪借;辏:通“凑”,聚合。指各处挪借,凑集款项。 
- 东差西误[dōng chà xī wù]指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池、错误。形容办事不得力。 
- 东扯西拽[dōng chě xī zhuāi]谓事情互相纠缠。犹言拆东补西。 
- 东兔西乌[dōng tù xī wū]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 待月西厢[dài yuè xī xiāng]指情人私相约会。 
- 偷东摸西[tōu dōng mō xī]指小偷小摸。 
- 东封西款[dōng fēng xī kuǎn]封:封爵;款:归顺。东边封爵,西边归顺。指边境罢战,修好言和。 
- 西装革履[xī zhuāng gé lǚ]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 
- 什伍东西[shí wǔ dōng xī]什伍:纵横错杂。原指南斗六星,牵牛六星,箕四星等分布得杂乱无章。后多形容事物错杂纷乱。 
- 东走西撞[dōng zǒu xī zhuàng]四处乱闯乱碰。 
- 西窗剪烛[xī chuāng jiǎn zhú]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 
- 各奔东西[gè bèn dōng xī]各:各自;奔:奔向。各自走各自的路,借指分手。 
- 西山日迫[xī shān rì pò]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同“西山日薄”。 
- 东抄西转[dōng chāo xī zhuǎn]转弯抹角,抄近路走。 
- 涂东抹西[tú dōng mǒ xī]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 西鹣东鲽[xī jiān dōng dié]鹣:比翼鸟;鲽:比目鱼。泛指四海珍异之物。 
- 东抄西袭[dōng chāo xī xí]胡乱抄袭别人的文章。 这里抄一点,那里摘一些。指拼凑剽窃 毓生又会想法,把人家译就的西文书籍,东抄西袭,作为自己译的东文稿子。印出来的,人家看得佩服,就有几位维新朋友慕名来访他。——《文明小史》 
- 西赆南琛[xī jìn nán chēn]谓四方皆来朝贡为“西赆南琛”。赆,贡物。琛,珍宝。 
- 东躲西逃[dōng duǒ xī táo]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 
- 西颦东效[xī pín dōng xiào]西施捧心、东施效颦。比喻以丑陋学美好而愈显其丑。 
- 西食东眠[xī shí dōng mián]在西家吃饭,在东家睡觉。比喻贪利的人企图兼有两利。 
- 东走西顾[dōng zǒu xī gù]比喻顾虑多。 
- 东掩西遮[dōng yǎn xī zhē]谓左右遮掩,隐瞒真相。 
- 东零西碎[dōng líng xī suì]指零碎,分散,不集中。 
- 西风落叶[xī fēng luò yè]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 东行西步[dōng xíng xī bù]想向东走,却向西迈步。比喻举动失措,不知所向。 
- 夕阳西下[xī yáng xī xià]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 东拉西扯[dōng lā xī chě]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指说话条理斋乱,没有中心。 
- 说东忘西[shuō dōng wàng xī]说了这样忘了那样。形容记忆力差。 
- 东窜西跳[dōng cuàn xī tiào]跳来跳去。 跳来跳去杜鹃在灌木林中东窜西跳 
- 东量西折[dōng liàng xī shé]量:称量;折:亏损。在量入量出时,难免有所亏损。 
- 西风残照[xī fēng cán zhào]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 东迁西徙[dōng qiān xī xǐ]指四处迁移,居止不定。 
- 衮衣西归[gǔn yī xī guī]谓功勋卓著,位拜三公而归。 
- 东闪西躲[dōng shǎn xī duǒ]闪:侧身急避;躲:躲避。形容四处躲避。 
- 西台痛哭[xī tái tòng kū]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亡国之痛。 
- 东鳞西爪[dōng lín xī zhǎo]原指画龙时龙体被云遮住,只是东边画一片龙鳞,西边露一只龙爪,不见龙的全身。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 东躲西跑[dōng duǒ xī pǎo]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 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这番遇了秦叔宝,里外夹攻,杀得东躲西跑,南奔北窜。——《隋唐演义》 
- 东瞻西望[dōng zhān xī wàng]瞻:观望。向东、向西观望。形容对景色的欣赏。 
- 东翻西倒[dōng fān xī dǎo]四处翻捡搜寻。 
- 东趋西步[dōng qū xī bù]指相背而行。 
- 推东主西[tuī dōng zhǔ xī]推掉东面主西面。指借口推托,不说实情。 
- 东扭西捏[dōng niǔ xī niē]扭捏作态,不爽快。 
- 日东月西[rì dōng yuè xī]比喻远隔两地,不能相聚。 
- 朝西暮东[zhāo xī mù dōng]朝:早晨。早晨在西,晚上在东。指行踪不定。比喻变来变去,不专一。 
- 西子捧心[xī zǐ pěng xīn]指美女之病态,愈增其妍。 
- 指东骂西[zhǐ dōng mà xī]指着东边骂西边。形容指着这个骂那个。 
- 东渐西被[dōng jiàn xī bèi]渐:浸渍;被:覆盖。向东浸渍,向西覆盖。指范围逐渐扩大。 
- 西歪东倒[xī wāi dōng dǎo]歪:偏斜。指身不由己,倾斜不稳。也形容物体倾斜不牢固。 
- 东征西讨[dōng zhēng xī tǎo]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 
- 东扭西歪[dōng niǔ xī wāi]嘴唇不停地做怪样而实际并未说话。 嘴唇不停地做怪样而实际并未说话接着他急促不清地讲着,嘴唇东扭西歪而且全身发抖 
- 东张西望[dōng zhāng xī wàng]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东看,西看。形容到处寻觅、窥探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儒林外史》 
- 东征西怨[dōng zhēng xī yuàn]本指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指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 驾鹤西游[jià hè xī yóu]死的婉称。 
- 东滚西爬[dōng gǔn xī pá]形容溃逃时的狼狈相。 
- 一命归西[yī mìng guī xī]指死亡。 
- 西眉南脸[xī méi nán liǎn]春秋时美女西施的眉和南威的脸。后泛指美丽的女子。 
- 东挨西问[dōng āi xī wèn]挨:接近。形容四处打听、寻问。 
- 东涂西抹[dōng tú xī mǒ]涂、抹:原喻从事文辞。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 朝东暮西[zhāo dōng mù xī]朝:早晨。早晨在东,晚上在西。指行踪不定。比喻变来变去,不专一。 
- 西除东荡[xī chú dōng dàng]到处征剿。形容身经百战。 
- 东游西荡[dōng yóu xī dàng]无所事事,到处闲诳。 无所事事,到处闲逛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朕又恐别生事端,着他代管蟠桃园。——《西游记》 
- 西山饿夫[xī shān è fū]传说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后用“西山饿夫”指伯夷、叔齐。 
- 文东武西[wén dōng wǔ xī]本指汉初叔孙通所定的朝仪,文官位东,武将居西。指文武官员的排列位次。 
- 东撙西节[dōng zǔn xī jié]指从各方面节省。 
- 东来西去[dōng lái xī qù]从东边来的,往西边去的。形容人来人往,互不相识。 
- 东流西上[dōng liú xī shàng]水向东流,人往西走。比喻人们对故乡的思恋。 
- 东寻西觅[dōng xún xī mì]指到处寻找。 
- 东眺西望[dōng tiào xī wàng]眺:向无处看。向东西两面眺望。 
- 东摇西摆[dōng yáo xī bǎi]形容走路不稳。比喻容易动摇、不坚定。 
- 指东打西[zhǐ dōng dǎ xī]指着东边打西边,打得对手防不胜防。 
- 东鸣西应[dōng míng xī yīng]指各方面互有联系,互相影响。 
- 东漂西荡[dōng piāo xī dàng]东西漂泊不定。也比喻生活不安定。 
- 指东话西[zhǐ dōng huà xī]犹言东拉西扯。指说话文不对题或空言不实。 
- 东劳西燕[dōng láo xī yàn]劳:伯劳。比喻情侣、朋友离别。 
- 东指西画[dōng zhǐ xī huà]指指点点,吩咐指派。 
- 东食西宿[dōng shí xī sù]比喻贪婪的人各方面的好处都要。 
- 东央西浼[dōng yāng xī měi]指到处恳求请托。 
- 东砍西斫[dōng kǎn xī zhuó]斫:用刀斧砍。指东砍西杀,四面激战。 
- 你东我西[nǐ dōng wǒ xī]指分手离去。 
- 买东买西[mǎi dōng mǎi xī]指买各种物品。 
- 东敲西逼[dōng qiāo xī bī]各处敲诈逼迫。 
- 东闪西挪[dōng shǎn xī nuó]形容有所畏惧,躲躲闪闪。 
- 东诳西骗[dōng kuáng xī piàn]诳:欺骗,迷惑。形容到处说谎欺骗。 
西[xī]字在中间的词语
- 大西米[dà xī mǐ]食品名。由淀粉制成﹐球形﹐大小如黄豆﹐白色﹐煮熟后色晶莹﹐多用于制作甜的羹汤等。也可干爆后食用。 
- 东胶西序[dōng jiāo xī xù]《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郑玄注:“东序﹑东胶亦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西序在西郊。”东胶﹑西序本为夏周之小学﹑大学,后用以泛指兴教化﹑养耆老的场所。 
- 走西口[zǒu xī kǒu]二人台传统剧目。叙清末山西遭灾,佃农太春被迫远走西口外谋生。剧本描写他与新婚不久的妻子告别的情景。 
- 老西儿[lǎo xī ér]旧时指山西人。清代票号皆山西人所营﹐亦有个人兼营高利贷者﹐故称。含贬义。 
- 咆哮西风[páo xiào xī fēng]指南纬35°咆哮西风65°海域内的稳定而强劲的西风。该海域范围内陆地很少,大多是海洋,等压线近似纬向排列,平直而密集,因而西风稳定而强劲。加上海域内温带气旋较多,常有暴风雨,风强浪高,昔日航海者都视为畏途。南纬40°附近风力很强,故又有“咆哮四十度”之称。 
- 江西诗派[jiāng xī shī pài]宋代文学流派。为江西诗人黄庭坚所开创。因北宋末吕本中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代表作家有黄庭坚、陈师道、曾{}、陈与义等。论诗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喜作拗体诗;又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常袭用前人诗意而略改其词,以为工巧。 
- 定西番[dìng xī fān]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双调,正体三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平韵间仄韵。又有四十一字者,前后段皆平韵。参阅《词谱》卷二。 
- 桑苏西宫[sāng sū xī gōng]意译“无愁宫”。普鲁士王国国王的夏宫。位于德国波茨坦。建于18世纪中叶。以其豪华建筑装饰和宫前阶梯形花园而著称。1945年《波茨坦协定》签订于此。 
- 纳西族[nà xī zú]分布于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约27.8万人(1990年)。用纳西语。曾用象形东巴文字和音节哥巴文字,现通用汉文。信东巴教。古代纳西族百科全书《东巴经》有重要文化价值。主要从事农业,兼事畜牧业。 
- 上西天[shàng xī tiān]死亡的代称。 佛教指到极乐世界,比喻人死亡 
- 东金西木[dōng jīn xī mù]星命家语。谓生辰的日与时金木相克,其人不孝。 
- 盘尼西林[pán ní xī lín]即青霉素。 
- 东扯西唠[dōng chě xī lào]形容漫无中心地说闲话。 
- 东西厂[dōng xī chǎng]原为明代监视﹑缉捕官员的东厂﹑西厂的合称,后借指特务机构。 
- 东倒西欹[dōng dǎo xī qī]同“东倒西歪”。 
- 山西梆子[shān xī bāng zi]即晋剧。地方戏曲的腔调或剧种名。流行于山西中部地区。 
- 密西西比[mì xī xī bǐ]美国南部一州,面积123584平方公里,首府杰克逊。工农业并重,长绒棉全国第一,石油天然气亦丰富。 美国南部一州,面积123584平方公里,首府杰克逊。工农业并重,长绒棉全国第一,石油天然气亦丰富 
- 东逃西散[dōng táo xī sàn]形容奔跑时的纷乱。 
- 东舟西舫[dōng zhōu xī fǎng]谓周围的船只。 
- 清西陵[qīng xī líng]在河北省易县西梁各庄方蒙山下。清代帝王陵墓。因与东陵相对,故称西陵。共有帝陵四座,即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和光绪崇陵,还有后妃、王公、公主墓十四座。始建于1730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辽西走廊[liáo xī zǒu láng]辽宁省西部丘陵地区和渤海之间的沿海狭长平原,介于锦州和山海关间。中国长城以南地区通往东北地区的陆路交通要道。京哈铁路经此。 
- 东那西辏[dōng nà xī còu]同“东挪西凑”。 
- 林西遗址[lín xī yí zhǐ]内蒙古林西锅撑子山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 法西斯党[fǎ xī sī dǎng]意大利的反动政党。“法西斯”为拉丁文的音译,原意为“束棒”,象征权威。1919年,墨索里尼创立“法西斯战斗团”,1921年改组为政党,称“国家法西斯党”。次年夺取政权,建立独裁统治,随之在国内推行法西斯化。1926年,该党成为唯一合法政党。1943年,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后瓦解。 
- 巴西侯[bā xī hóu]传说中的猿精。《太平广记》卷四四五引唐戴孚《广异记.张鋋》载:吴郡张鋋,暮经巴西,有自称巴西侯者邀其饮酒,坐上有白额侯等。张鋋沉醉,醒后见旁卧者为一大猿及白额虎等巨兽。 
- 大西北[dà xī běi]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总面积约为全国的三分之一;总人口约为全国的十四分之一。战略地位重要﹐自然资源丰富﹐目前尚未充分开发。 
- 大西洋[dà xī yáng]世界第二大洋。在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非洲和欧洲之间。面积9336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3600米。海洋资源丰富。渔业生产在世界各大洋中居第二。北海和墨西哥湾等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底石油。航运地位重要,是世界航运最发达的大洋。 世界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北美、南美之间 
- 丁西林[dīng xī lín]丁西林(1893-1974)剧作家、物理学家。江苏泰兴人。早年留学英国攻物理,回国后任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建国后任文化部副部长等。作有多幕剧《妙峰山》,独幕剧《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等。 
- 法西斯蒂[fǎ xī sī dì]指法西斯主义的组织或成员。[意fascisti(fascista的复数)] 
- 露西亚[lù xī yà][英Russia]俄罗斯的日文译名。我国亦曾沿用。 
- 东西厢[dōng xī xiāng]正房前东西两边相对的房屋。 
- 巴西暖流[bā xī nuǎn liú]南大西洋西部南美洲沿岸的暖流。大西洋南赤道洋流的南支,沿巴西东岸南流,在南纬40°附近,与西风漂流汇合。 
- 东序西胶[dōng xù xī jiāo]见“东胶西序”。 
- 赞比西河[zàn bǐ xī hé]非洲南部大河。源于安哥拉中东部与赞比亚西北部的高地,经博茨瓦纳等国,注入莫桑比克海峡。长2600多千米。沿途多险滩、瀑布。水力资源丰富。上、中游之间有世界著名的莫西奥图尼亚瀑布。 非洲中南部和东南部的河流,流经安哥拉、赞比亚、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和莫桑比克,注入印度洋,全长3540公里,是非洲第四大河 
- 江西腊[jiāng xī là]1.亦作“江西蜡”。 2.翠菊的别名。夏秋之间开花,有紫﹑碧﹑红﹑白等色,供观赏用。 
- 鸡西市[jī xī shì]在黑龙江省东南部、穆棱河中游、林密铁路线上。 1956年设市。人口905万(1995年)。煤炭工业发达,为中国东北地区的煤炭工业基地之一。 
- 南阳西鄂[nán yáng xī è]南阳,郡名,西鄂,县名,今河南南召县南。如: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后汉书.张衡传》。 南阳,郡名,西鄂,县名,今河南南召县南张衡字 平子, 南阳西鄂人也。——《后汉书.张衡传》 
- 吸西北风[xī xī běi fēng]犹言喝西北风。谓没有东西吃;挨饿。 
- 浙西诗派[zhè xī shī pài]清诗流派。发端于浙西诗人朱彝尊,形成于清代中叶。重要作家有厉鹗、符曾、汪沆等。作品大多写文人的日常琐事,力求风格“幽新”,喜用僻典和代替字。 
- 河西走廊[hé xī zǒu láng]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钱鞘岭以西的狭长地带,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100—200公里,因在黄河之西而得名。 甘肃省西北部狭长高平地,海拔约1000—1500米,南为高峰的祁连山,北部为相对高差不大的北山,长1000公里,宽从几公里到100公里,依靠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成为中国西北重要农牧业地区,并且自古为沟通西域要道,丝绸之路也过这里 
- 安西四镇[ān xī sì zhèn]唐代设在西域的四个军事重镇。为龟兹﹑疏勒﹑于阗﹑焉耆(一作碎叶)。始设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9年1月),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罢,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复。咸亨元年(公元670年)为吐蕃所陷,改碎叶为四镇之一。长寿二年(公元693年),破吐蕃,复置龟兹疏勒﹑于阗﹑碎叶四镇,开元七年(公元719年)弃碎叶城于西突厥十姓可汗,又改以焉耆为四镇之一。安史乱后陷于吐蕃。 
- 东摸西抹[dōng mō xī mǒ]一会儿干这,一会儿干那。形容事务琐碎。 
- 法兰西人[fǎ lán xī rén]法国的主体民族。少数分布在美国、意大利等国。约4740万人(1985年)。讲法兰西语。大多信天主教,少数信基督教新教。主要从事现代工业,少数从事农业。 
- 醉西施[zuì xī shī]1.牡丹的一种。 2.曲牌名。见《全元散曲》。 
- 东溜西逛[dōng liū xī guàng]无目标的到处闲游。 《中国民间故事选·鲁班学艺》:“他骑着马,东蹓西逛了三年,银子花光了,马也卖掉了,光杆回来了。” 
西[xī]字在开头的词语
- 西缶[xī fǒu]战国时﹐在秦赵渑池之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秦王却不肯为赵王击缶。赵臣蔺相如以“颈血溅大王”威胁秦王﹐迫使秦王击缶﹐从而为赵雪耻。因秦在西方﹐故称秦王所击之缶为“西缶”。 
- 西太后[xī tài hòu]即“慈禧太后”。 
- 西皞[xī hào]1.亦作“西皓”。 2.古帝名﹐即少皞。亦指西方或西方之神。 
- 西荣[xī róng]正屋西边的廊檐。 
- 西汜[xī sì]1.日入处。 2.喻暮年。 
- 西晋[xī jìn]朝代名。见“晋”。 中国于公元265-317年的朝代,司马炎所建,建都洛阳 
- 西蚕[xī cán]古代在国都西郊举行的亲蚕典礼﹐是帝王敦劝农桑的一种礼制。 
- 西荆[xī jīng]1.指荆楚西部地区。 2.指荆州。 3.楚舞。 
- 西洋镜[xī yáng jìng]1.亦作“西洋景”。 2.民间一种供娱乐用的装置﹐匣子里装着画片﹐匣子上有放大镜﹐可见放大的画面。因最初画片多西洋画﹐故名。 3.比喻故弄玄虚借以骗人的行为或手法。 
- 西泠印社[xī líng yìn shè]研究篆刻的学术社团。1904年创立于浙江杭州孤山西南麓。因地近西泠而命名。首任社长为书画篆刻家吴昌硕。 
- 西江[xī jiāng]珠江主干。上源南盘江出云南东部,在黔、桂边界与北盘江汇合后称红水河。在广西境内与柳江汇合后称黔江,与郁江汇合后称浔江。在梧州与桂江汇合后入广东,始称西江。干流经磨刀门入南海。长2210千米。内河航运发达。 
- 西洋参[xī yáng shēn]多年生草本植物。形似人参﹐但根状茎上的鳞片薄而早萎。原产于北美洲等地。我国引种栽培。根入药﹐性凉﹐味苦甘﹐有养阴﹑清火﹑生津等功能。 中药名。别名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主产美国、加拿大及法国 
- 西南亚[xī nán yà]即“西亚”。 
- 西哲[xī zhé]指西方的学者和思想家。 
- 西湖[xī hú]在浙江省杭州市区西。汉时称“明圣湖”,唐时因在城西,始称“西湖”。面积5.66平方千米。环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湖中有孤山和苏堤、白堤,将湖分成五部分。湖光山色,优美如画。有三潭印月、苏堤春晓、平湖秋月、双峰插云、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断桥残雪、南屏晚钟、雷峰夕照十景,近又增添新十景。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西席[xī xí]古时以坐西面东为尊位,故用以尊称家塾教师或幕友:礼请西席|正要请一西席,教训女儿。 
- 西华葛帔[xī huá gé pèi]《南史.任昉传》:“﹝昉﹞子西华冬月葛帔练裙﹐道逢平原刘孝标﹐泫然矜之﹐谓曰:‘我当为卿计。’”因作《广绝交论》以讥其旧交。后因“西华葛帔”指人情势利﹐交道不终。 
- 西归[xī guī]1.向西归还;归向西方。 2.用作人死亡的婉词。 
- 西龟[xī guī]古代占卜用龟的一种。 
- 西化[xī huà]欧化。指在风俗﹑习惯﹑语言等方面模仿并转变为欧美人的样子。 使…符合西方标准或西方文化;成为符合西方标准或西方文化的状态 
- 西宇[xī yǔ]指佛教发源地印度。 
- 西颢[xī hào]秋季。西方曰颢天﹐秋位在西﹐故称。 
- 西头[xī tóu]1.西首;西边。 2.天文有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故“西头”为宦官的代称。 
- 西刘[xī liú]指汉高祖刘邦。秦亡后﹐楚汉相争﹐以鸿沟为界﹐项羽在东﹐刘邦在西﹐故称。 
- 西关[xī guān]1.关隘名。在今安徽省含山县西南七宝山上﹐隔濡须水与东关对峙。三国时为吴魏间军事要冲。 2.关隘名。在今河南省信阳市西南。本名平靖关﹐与黄岘﹑武阳合称“义阳三关”。平靖在西﹐故习称“西关”。 3.关隘名。指函谷关。 4.关隘名。指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 
- 西夕[xī xī]1.谓太阳西下而昏暮。 2.比喻年老。 
- 西音[xī yīn]旧称我国西部地区的音乐。多指秦晋之声。 
- 西胶[xī jiāo]指学校。 
- 西乐[xī yuè]西方音乐。 泛指欧洲、美洲各国的音乐 
- 西苑[xī yuàn]1.苑名。在北京旧皇城西华门西﹐本金离宫。元置大内。清时苑在大内西﹐因称西苑。 2.苑名。在河南省洛阳县西。隋大业初建﹐别名会通苑﹑芳华苑。唐称紫苑﹐又称禁苑。 
- 西河仙人[xī hé xiān rén]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后以为吴刚的代称。 
- 西社[xī shè]古代祭祀土地神之所﹐为五社之一。 
- 西捕[xī bǔ]指旧时租界上的外国巡捕。 
- 西元[xī yuán]旧时指公元。 
- 西海[xī hǎi]1.传说中西方之神海。 2.指西方。对中原而言。 3.西方日落处。 4.郡名。西汉末于今青海附近置西海郡。后因以为青海的别名。 5.新疆博斯腾湖的别称。 6.指西洋。 
- 西姥[xī lǎo]即西王母。 
- 西菜[xī cài]西式的菜肴。 
- 西曲[xī qǔ]1.乐府《清商曲》的一部。详“西曲歌”。 2.山西﹑陕西的地方小曲。 
- 西蓝花[xī lán huā]青花莱的俗称。二年生草本植物,是甘蓝的一个变种。叶子大,主茎顶端形成肥大的花球,绿色或紫绿色,表面的小花蕾不密集在一起,侧枝的顶端各生小花球。原产意大利,是常见蔬菜。通称绿菜花。 
- 西京[xī jīng]1.古都名。 
- 西山[xī shān]①北京西郊群山的总称。属太行山脉。包括东灵山、百花山、妙峰山、翠微山、卢师山、玉泉山、香山等。东灵山最高,海拔2303米。香山在北京近郊,最著名。有西山八大处: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香界寺、证果寺、宝珠洞、龙王堂。为京郊游览和疗养胜地。②在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滇池西岸。由碧鸡山、华亭山、太华山、太平山、罗汉山等组成。为断块山,气势雄伟。山间林木参天,景色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有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聂耳墓等胜迹,以龙门最著名。为昆明游览胜地。 
- 西凉乐[xī liáng lè]出自西凉的乐曲。 
- 西服[xī fú]1.古称西方臣服之国或属地。 2.见“西装”。 西洋人穿的衣服样式;亦特指男子的西式上衣、背心和裤子 
- 西斋[xī zhāi]指文人的书斋。 
- 西落鬼戎[xī luò guǐ róng]周代西方部落名。 
- 西游记[xī yóu jì]长篇小说。明代吴承恩作。一百回。以孙悟空为主角,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及闹龙宫、闹天宫的故事;后写他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魔,历尽劫难,终成正果。小说结构谨严,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诙谐幽默,是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一。 长篇章回小说,明吴承恩著。宋元时期,唐僧到印度取经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不断加进神怪色彩,吴承恩根据这些传说加工成一部神话小说,描写唐僧赴西天取经途中,弟子孙悟空降妖除怪,战胜艰险,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 西漆[xī qī]产于西方的漆。漆实可采蜡﹐燃以照明。 
- 西西里[xī xī lǐ]地中海最大的岛屿。 地中海最大的岛屿 
- 西江月[xī jiāng yuè]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五十字。唐五代词本为不同韵部的平仄声韵相押,宋代以后词上下阕各用两平声韵,最末转押仄声韵,但须同部韵相押。 
- 西霤[xī liù]四注屋西侧的屋檐承溜处。 
- 西冥[xī míng]1.古代传说西方日入处。 2.亦作“西溟”。西海。冥﹐通“溟”。 
- 西葫芦[xī hú lu]一种光滑的圆柱形夏季葫芦,墨绿色,通常有浅绿到黄色的条纹或斑点和白到淡绿色的坚实肉质。 一种光滑的圆柱形夏季葫芦,墨绿色,通常有浅绿到黄色的条纹或斑点和白到淡绿色的坚实肉质 
- 西定[xī dìng]傣族的一种乐器﹐类似二胡。傣族青年男女常用以传达感情。 
- 西奎[xī kuí]西方的奎宿。二十八宿中白虎七宿的第一宿。有星十六颗﹐即仙女座九星和双鱼座七星。 
- 西寝[xī qǐn]帝王陵墓西侧的殿堂。 
- 西学[xī xué]亦称“新学”。与“中学”相对。泛指西方文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特指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文化,成为当时先进人士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根据。 
- 西弄[xī nòng]宫中小道。 
- 西牛贺洲[xī niú hè zhōu]见“西牛货洲”。 
- 西颓[xī tuí]1.亦作“西隤”。 2.向西坠落。指夕阳西下。 
- 西兴[xī xīng]渡口名。在浙江省萧山市西北。本名固陵﹐相传春秋时越范蠡于此筑城。六朝时为西陵戍﹐五代吴越改名“西兴”。 
- 西墉[xī yōng]1.西面的高墙或城垣。 2.指西边的馆舍。 
- 西迟[xī chí]栖迟﹐游息。 
- 西清[xī qīng]1.西厢清净之处。 2.清代宫廷内南书房。 
- 西佛爷[xī fó yé]对清慈禧太后的谀称。 
- 西圉[xī yǔ]西方。 
- 西汉夫人[xī hàn fū rén]西王母的别称。 
- 西文[xī wén]指西洋文字。 
- 西河[xī hé]1.河名。古称黄河南北流向的部分为西河。 2.古地区名。春秋时卫地。指卫之西境的黄河沿岸地区﹐即今河南浚县﹑滑县及其迤南﹑迤北一带。 3.古地区名。战国时魏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一说在今山陕间黄河左右﹐又分为陕西大荔﹑韩城和山西汾阳等说﹐又说在今河南安阳﹐其时黄河流经安阳之东﹐西河意即河西。 4.《礼记.檀弓上》:“﹝子夏﹞退而老于西河之上。”后即以“西河”为孔子弟子子夏的代称。 
- 西牢[xī láo]旧时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租界上设立的监狱。 
- 西王[xī wáng]1.西王母的简称。 2.复姓。传说上古有西王国。见《荀子.大略》。 
- 西华葛被[xī huá gě bèi]见“西华葛帔”。 
- 西蜀[xī shǔ]今四川省。古为蜀地﹐因在西方﹐故称“西蜀”。 
- 西迁[xī qiān]犹西逝。死亡的婉词。 
- 西施乳[xī shī rǔ]河豚腹中肥白的膏状物。 
- 西狩[xī shòu]相传鲁哀公十四年在大野狩猎获麒麟。孔子作《春秋》,至此而绝笔。 
- 西宁市[xī níng shì]青海省省会。在省境东北部,兰青铁路终点,西格铁路和青藏公路起点。1945年设市。人口68.3万(1995年)。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和毛纺织工业基地。名胜古迹有东关清真大寺、北山寺。市郊湟中县有著名的塔尔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西塞[xī sài]山名。在浙江省湖州市西南。 
- 西都[xī dū]1.古都名。 
- 西南[xī nán]一般指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和西藏自治区。 
- 西成[xī chéng]谓秋天庄稼已熟﹐农事告成。 
- 西斾[xī pèi]军旗西向。犹西征。 
- 西宾[xī bīn]1.旧时宾位在西﹐故称。常用为对家塾教师或幕友的敬称。 2.复姓。传说黄帝之母为西宾氏。见《云笈七签》卷一百。 
- 西陵桥[xī líng qiáo]见“西泠”。 
- 西上[xī shàng]1.向西去。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故称上。 
- 西子[xī zǐ]即“西施”。 
- 西辉[xī huī]1.亦作“西晖”。 2.指夕阳余辉。 
- 西经[xī jīng]1.指佛经。 2.西经度的简称。自本初子午线向西度量的经度﹐自0°至180°。 处在0°经线(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或经线。参看“经度”、“经线”美国处在西经位置上 
- 西魏[xī wèi]朝代,公元535—556,文帝元宝炬所建,建都长安。 见〖北魏〗。 
- 西伯[xī bó]1.指周文王或周武王。 2.锡伯族的史称。 
- 西州泪[xī zhōu lèi]指晋羊昙感旧兴悲哭悼舅谢安事。 
- 西湖处士[xī hú chǔ shì]指北宋诗人林逋。林为杭州钱塘人。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号“西湖处士”。 
- 西亳[xī bó]古邑名。商三亳之一。在今河南省偃师县西﹐相传帝喾及汤在此建都。春秋时为周尸氏邑﹐又名尸乡。 
- 西申[xī shēn]古国名。居今陕西﹑山西间。也称申戎。 
- 西半球[xī bàn qiú]把地球垂直分成两半,其中大部分位于大西洋西面并包括南、北美洲和小陆块的那个半球。 把地球垂直分成两半,其中大部分位于大西洋西面并包括南、北美洲和小陆块的那个半球 
- 西式[xī shì]西洋的式样。 西洋人用的东西的样式 
- 西驾[xī jià]皇帝的车驾西行。 
- 西国[xī guó]1.泛指分封在西方的诸侯。 2.指西域。 3.指佛教发源地。 4.指西蜀。 5.指欧美国家。 
- 西历[xī lì]我国对国际公历的旧称。又叫“阳历”,以别于夏历之称“阴历”。 即公历,也称阳历,是国际通用历法 
- 西林[xī lín]1.西面的树林。 2.寺名。在江西省星子县庐山麓﹐与东林寺相对﹐晋太原中僧慧永建。后因以泛指寺院。 
- 西乞[xī qǐ]复姓。春秋秦有西乞术。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西山夫[xī shān fū]见“西山饿夫”。 
- 西陆[xī lù]1.古代指太阳运行在西方七宿的区域。 2.指秋天。 
- 西部[xī bù]
 
- 西洋人[xī yáng rén]
 
- 西陵峡[xī líng xiá]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境内。分东、西两段,长42千米;中为宽谷间隔。以滩多水急为特点。峡内的三斗坪为长江三峡工程大坝坝址。 
- 西南极洲[xī nán jí zhōu]横贯南极山脉以西的南极大陆,也称小南极洲。面积占整个南极大陆的三分之一,全部在西半球。海岸曲折,有南极半岛等大半岛。平均海拔较低,但地形起伏大,有很多山脉突出于冰盖之上。 
- 西墙[xī qiáng]1.西面的墙。 2.指西面。 
- 西頽[xī tuí]亦作“西隤”。 向西坠落。指夕阳西下。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十:“灼灼西隤日,餘光照我衣。”《文选·潘岳<寡妇赋>》:“四节流兮忽代序,岁云暮兮日西頽。”李善 注:“《説文》曰:‘頽,坠也。’”唐 徐浩《宝林寺作》诗:“逝川惜东逝,驰景怜西頽。” 
- 西方[xī fāng]1.方位名。指太阳落下去的一边。 2.犹西洋。指欧美各国。 3.指西方净土。 4.复姓。南唐有西方邺。 
- 西风[xī fēng]1.西面吹来的风。多指秋风。 2.喻一种势力或倾向。今多比喻没落腐朽的势力。 
- 西序[xī xù]1.夏代小学名。 2.古代宫室的西厢。 
- 西瓯[xī ōu]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越人的一支。秦汉时分布于岭南一带﹐与今壮族有渊源关系。 
- 西南夷[xī nán yí]汉代时对居住在今云贵川西部、陕甘川毗邻地少数民族的总称。不同部落和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夜郎、靡莫、滇、邛都等族定居,从事农耕;巂、昆明等族分散游牧;徙、筰都、冉駹等族兼营农牧。与巴蜀商贾贸易往来频繁。 
- 西边[xī bian]1.西部边境。 2.泛指西面。 
- 西泠派[xī líng pài]见“西泠十子”。 
- 西坤[xī kūn]指西南方。古以八卦分配八方﹐西南为坤。 
- 西东[xī dōng]1.西方和东方。 2.用为偏义复词,指西方。 3.泛指四方﹐无定向。 4.指酒杯。 5.犹东西。泛指什物。 
- 西窑[xī yáo]宋代著名磁器窑之一。在山西省霍州(今霍州市)﹐故又称“霍窑”。 
- 西室[xī shì]旧时帝王宗庙内藏神主之室。 
- 西堂[xī táng]1.西厢的前堂。 2.泛指西边的堂屋。 3.佛教语。佛门职位的称呼。 
- 西氏[xī shì]西施的别称。 
- 西瞿陀尼[xī qú tuó ní]即西牛货洲。佛经所说四大部洲之一。参见“西牛货洲”。 
- 西照[xī zhào]犹夕照。 
- 西洋画[xī yáng huà]指西洋的各种绘画。因工具﹑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水彩画﹑水粉画﹑油画﹑木炭画﹑铅笔画﹑钢笔画﹑蜡笔画等。 按西洋方法画的各种画。可根据工具、材料不同,分铅笔画、油画、木炭画、水彩画、水粉画等。简称“西画” 
- 西仔[xī zǎi]见“西崽”。 
- 西干[xī gān]西天。后用以指从西域传入的佛教。 
- 西第颂[xī dì sòng]《后汉书.马融传》:“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埶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后因称献媚权贵的文章为“西第颂”。 
- 西曲歌[xī qǔ gē]乐府《清商曲》的一部。大抵出于荆﹑郢﹑樊﹑邓之间﹐故称“西曲”。原为民歌﹐后被贵族采入乐府;也有少数是文人制作。现存歌词约一百四十首﹐大都描写商贾的水上生涯和商妇的送别怀念之情。形式多为五言四句﹐语言自然真率。 
- 西廱[xī yōng]见“西雝”。 
- 西秦腔[xī qín qiāng]古代戏曲剧种名。明末清初流行于陕西﹑甘肃一带。清乾隆间一度在北京盛行。有人认为就是秦腔﹐或秦腔支派同州梆子。又广东的西秦戏﹐最早也用此名。伴奏以胡琴为主﹐月琴副之﹐不用笙笛。 
- 西溜[xī liū]四注屋西侧的屋檐承溜处。 
- 西邻[xī lín]1.西部邻国。春秋时晋指秦。 2.西边邻居。 
- 西皓[xī hào]见“西皞”。 
- 西夹[xī jiā]西厢的夹室。 
- 西字脸[xī zì liǎn]指大而横阔﹑形似西字的脸。 
- 西爽[xī shuǎng]见“西山爽”。 
- 西施舌[xī shī shé]贝类动物名。肉白﹐形似舌﹐味极鲜美。 
- 西吴[xī wú]1.古地名。 2.唐宋时湖州府的别称。在今浙江湖州。明周祁《名义考》以苏州为东吴﹐润州为中吴;湖州在西﹐故称西吴。 
- 西夏[xī xià]朝代名。1038年,党项族领袖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东南)。因在宋的西北,历史上称为西夏。与宋、辽、金多次发生战争。1227年为蒙古所灭。 
- 西厂[xī chǎng]明代特务机构。明宪宗于1477年在东厂以外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以进一步强化特务统治。其人员散布各地,权力超过东厂。后一度被废。武宗即位后宦官刘瑾专权,又恢复,刘瑾被杀后再废。 
- 西膜[xī mó]西方的沙漠。 
- 西崦[xī yān]1.西山。 2.指崦嵫山。传说中的日落处。 
- 西洲[xī zhōu]西方的洲渚。多指情人所在或与情人相别之地。 
- 西州[xī zhōu]1.古城名。东晋置﹐为扬州刺史治所。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晋谢安死后﹐羊昙醉至西州门﹐恸哭而去﹐即此处。事见《晋书.谢安传》。后遂用为典实。 2.指陕西地区。 3.指巴蜀地区。 4.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灭曲氏高昌﹐以其地置西州﹐辖境相当今吐鲁番盆地一带﹐为东西交通要冲。 
- 西河大鼓[xī hé dà gǔ]曲艺曲种。流行于北京、天津及华北、东北、西北、华东的部分地区。清中叶由河北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结合、发展而成。曾名“河间大鼓”。唱腔有头板、二板、三板等。书目长中短篇均有。 曲艺的一种。近代由冀中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发展而成。唱腔依冀中语音,属板腔体结构。一人站唱,左手敲铜片,右手击书鼓,另有三弦、四胡伴奏。中长篇鼓书曲目丰富,以说为主,短段以唱为主 
- 西嗕[xī rù]匈奴种族之一。 
- 西藏[xī zàng]全称“西藏自治区” ,中国西南部的民族自治区,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89万,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区内有大小湖泊千余个,雅鲁藏布江水力资源丰富,雅鲁藏布江谷地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以畜牧为主,牦牛为主要畜种,交通以公路为主,是中国的经济落后地区。 全称“西藏自治区” ,中国西南部的民族自治区,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89万,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区内有大小湖泊千余个,雅鲁藏布江水力资源丰富,雅鲁藏布江谷地为 
- 西语[xī yǔ]欧洲和美洲各国说的语言的通称。如:西语研究中心。 
- 西昆体[xī kūn tǐ]北宋初期出现的一种诗风。代表作家为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他们从形式上模仿晚唐李商隐,追求词藻绮丽,多用典故。杨亿将他与刘筠、钱惟演等人相互唱和的近体诗编成《西昆酬唱集》,西昆体即由此得名。 
- 西池金母[xī chí jīn mǔ]西王母。 
- 西蕃[xī fān]1.特指吐蕃。 2.亦作“西藩”﹑“西番”。我国古代对西域一带及西部边境地区的泛称。 3.指印度。 4.旧时对西洋人的泛称。 5.我国少数民族普米族的旧称。 
- 西广[xī guǎng]1.春秋时楚国的兵车建制。 2.宋代广南西路的简称。今广西及广东雷州半岛﹑海南省等地。 
- 西药[xī yào]西医所用的药物。与中药相对而言。 即西医用的药物,一般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或从天然产物提制而成;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止痛片等 
- 西法[xī fǎ]西洋的方法:~洗染。 
- 西邻玉[xī lín yù]典出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本指宋玉。后泛指邻家的情郎。 
- 西老[xī lǎo]西王母。 
- 西崽[xī zǎi]1.亦作“西仔”。 2.旧时指在洋行或西式餐馆等行业中服杂役的中国人。限于男性﹐带有鄙视的意思。 旧时对欧美侨民在中国的洋行、餐馆等雇用的中国男仆的轻视称呼十分找不着,我叫他带一个西崽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西畴[xī chóu]西面的田畴。泛指田地。 
- 西僧[xī sēng]西域僧人;西蕃僧人。 
- 西疆[xī jiāng]1.西部边疆。 2.指今新疆地区。 
- 西岳[xī yuè]1.即华山。五岳之一。 2.泛指西方的大山。 华山的别名 
- 西纪[xī jì]西方终极之地。 
- 西红柿[xī hóng shì]又称“番茄”。双子叶植物,茄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热带为多年生,温带为一年生。全株有软毛。浆果多汁液,圆或扁圆形,橘黄或鲜红色。原产南美洲,中国普遍栽培。果实富含维生素a、c,被称为“维生素蔬菜”。 番茄的别称 
- 西夜国[xī yè guó]汉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 
- 西方圣人[xī fāng shèng rén]指佛陀。语出《列子.仲尼》:“孔子动容有闲﹐曰:‘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 西师[xī shī]西方国家的军队。春秋时晋指秦军。 
- 西洱[xī ěr]古部族名。 
- 西安市[xī ān shì]陕西省省会。在省境中部、渭河之南、秦岭以北、陇海铁路线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古名“长安”。西汉、新莽、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朝代均在此建都。1928年设市。人口648万(1995年)。西北地区最大城市和交通枢纽之一。有大小雁塔、碑林、钟鼓楼、兴善寺、半坡遗址、阿房宫遗址等名胜古迹。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高等学校。 
- 西土[xī tǔ]1.指周部族所居的故地。大致在今陕西省。 2.指长安。 3.指蜀地。 4.指佛教发源地印度。古人以印度在中国之西﹐故称。 5.泛指西方国家。 
- 西林桥[xī lín qiáo]见“西泠”。 
- 西沉[xī chén]从天空向地平线降落。如:太阳已西沉,黑夜即将降临。 
- 西极[xī jí]1.西边的尽头。谓西方极远之处。 2.指长安以西的疆域。 3.汉代乌孙国所产之良马。 
- 西天[xī tiān]①古代称“印度”。印度古译“天竺”,在中国的西面,故名:唐三藏西天取经|更写西天贝叶经。②佛教指“西方净土”,即阿弥陀佛主化的“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天|修行法净果周圆,必定往西天。 
- 西郭[xī guō]1.西边外城。 2.复姓。汉有西郭嵩。 
- 西汉[xī hàn]又称“前汉”。朝代名。见“汉”。 
- 西藩[xī fān]见“西蕃”。 
- 西岐[xī qí]古邑名。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 
- 西商[xī shāng]指西方。 
- 西母[xī mǔ]1.西王母。 2.指清慈禧太后。俗称西太后。 
- 西班[xī bān]1.古称内阁各官。 2.唐代指武官。 
- 西储[xī chǔ]古代宗庙中的房舍名。供藏祧主之用。 
- 西候[xī hòu]1.秋天的季候。 2.西边的亭站。旧时送别之处。 
- 西洋景[xī yáng jǐng]见“西洋镜”。 一种民间娱乐装置,是若干幅可以左右推动的画片,观众从透镜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多是西洋景物 
- 西画[xī huà]指“西洋画”。 指“西洋画” 
- 西夷[xī yí]1.古代指我国西部地区的部族。 2.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侵略者的鄙称。 
- 西馆[xī guǎn]1.三国时陈思王曹植的邸第称“西馆”。后遂以为亲王邸第的代称。 2.宋代御书库名。 
- 西屠[xī tú]古部族名。 
- 西锦[xī jǐn]西方传来的彩色丝织物。 
- 西医[xī yī]1.从欧美各国传入的医学。与中医学相对而言。 2.运用西医学的理论与技术治病的医生。 
- 西畤[xī zhì]古代帝王祭祀白帝神的地方。 
- 西点[xī diǎn]美国最早的军事要塞。人口不到1万。美国独立战争时为抗英重镇,此后为军事保留地。设有军事科学院和陆军军官学校(通称西点军校)。 
- 西域[xī yù]汉代以后对今甘肃玉门关以西地区的通称。狭义指葱岭以东,广义泛指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乃至东欧、北非等地。 汉代以后对今玉门关以西的新疆及中亚细亚等地区的总称西域书,泛指有关佛教的著作 
- 西晖[xī huī]见“西辉”。 
- 西羌[xī qiāng]西汉时对羌人的泛称。亦指东汉羌人内徙定居在金城﹑陇西﹑汉阳等郡的一支。 
- 西王母[xī wáng mǔ]中国神话中的女神。也称“金母”,俗称“王母娘娘”。在《山海经》中原是豹尾虎齿,职掌瘟疫、刑罚的怪神。在《穆天子传》和《汉武帝内传》中成为年约三十、容貌绝世的女神,曾赐汉武帝长生不死的蟠桃。后道教吸收她为神仙,称她是西方金气所生,与木公共同管理金、木二气,养育天地,生成万物。后世小说、戏曲多衍为王母设蟠桃盛会的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住在昆仑山的瑶池,她园子里的蟠桃,人吃了能长生不老。通称“王母娘娘” 
- 西京七族[xī jīng qī zú]西汉皇后的七个家族。指吕氏﹑霍氏﹑上官氏﹑丁氏﹑赵氏﹑傅氏﹑王氏。晋庾亮《让中书监表》:“向使西京七族,东京六姓,皆非姻党,各以平进,纵不悉金,决不尽败。”一说,指吕氏﹑窦氏﹑卫氏﹑上官氏﹑霍氏﹑许氏﹑王氏。 
- 西山爽[xī shān shuǎng]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王子猷作桓车骑参军。桓谓王曰:‘卿在府久﹐比当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视﹐以手版拄颊云:‘西山朝来﹐致有爽气。’”后因以“西山爽”言人性格疏傲﹐不善奉迎。 
- 西施洞[xī shī dòng]江苏省苏州市灵岩山名胜之一。 
- 西鄙[xī bǐ]1.西方的边邑。 2.西面边境。 
- 西施[xī shī]又称“西子”。姓施。春秋末年越国美女。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传说吴亡后,与范蠡入五湖而去。 亦称“西子”,春秋末年越国苎罗(今淅江诸暨南)人,为春秋时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后人用以代称美女 
- 西益宅[xī yì zhái]向西面扩充旧居。古代以为不祥之事。 
- 西阶[xī jiē]指堂西台阶。示尊礼之位。 
- 西金[xī jīn]指西方。古以五行配属中央与四方﹐西方属金﹐故称。 
- 西门子[xī mén zǐ]①西门子(ernstwernervonsiemens,1816-1892)。德国电工学家。就学于柏林炮兵工程学校。柏林科学院院士。1842年发明金、银电镀法。1847年与他人合办电报机厂(后发展成西门子公司)。1850年铺设自多佛至加来的第一条海底电报电缆。1866年发明了自励直流发电机。1879年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电气铁道。②电导单位。常用符号s表示。等于欧姆的倒数。 
- 西宫[xī gōng]1.位于西方的宫室。 2.离宫﹐别宫。《左传.僖公二十年》:“五月乙巳西宫灾。”杜预注:“西宫,公别宫也。”清钮琇《觚剩续编.芙蓉阁》:“时世宗斋居西宫,建设醮坛,敕大臣制青词一联,悬于坛门。”一说小寝内室﹐帝王妾媵所居。 3.即西内。 4.西方的星座。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总称白虎。 
西[xī]字在结尾的词语
- 擦西[cā xī]挨近西边地面。指太阳快要落山。 
- 东东西西[dōng dōng xī xī]泛指各种物品。 
- 佛兰西[fó lán xī]法兰西的旧译。 
- 陕西[shǎn xī]中国西北部的省,简称陕或秦。面积20万平方公里,人口2,890万,省会西安。北部为黄土高原,中部为关中平原,南部为秦岭、大巴山山地。森林、煤、钼、汞、石棉储量丰富,工业以轻工、纺织为主,是西北地区工业发达的省。 中国西北部的省,简称陕或秦。面积20万平方公里,人口2,890万,省会西安。北部为黄土高原,中部为关中平原,南部为秦岭、大巴山山地。森林、煤、钼、汞、石棉储量丰富,工业以轻工、纺织为主,是西北地区工业发达的省 
- 水西[shuǐ xī]1.泛指水的西边。 2.古寺名。唐时胜地。包括水西寺﹑水西首寺﹑天宫水西寺。 3.花名。 
- 锦西[jǐn xī]市名。位于中国辽宁省西南部。京哈铁路斜贯全境。1985年设市、锦州市辖管。城市人口65.5万。农、林业均盛。沿海有渔盐之利。工业有采矿、石油加工、化工、造船等。 市名。位于中国辽宁省西南部。京哈铁路斜贯全境。1985年设市、锦州市辖管。城市人口65.5万。农、林业均盛。沿海有渔盐之利。工业有采矿、石油加工、化工、造船等 
- 河西[hé xī]春秋﹑战国时指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之西。 泛指黄河以西之地,春秋战国时,把黄河南段之西今山西、陕西两省交界处。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唐玄宗时置河西节度使管辖甘肃及河西走廊 
- 牙克西[yá kè xī]维吾尔语音译词。顶好。 
- 陇西[lǒng xī]1.古代郡名。 2.甘肃省的别称。参见“陇右”。 
- 三西[sān xī]指山西﹑江西﹑陕西。 
- 杭西[háng xī]古代绢名。 
- 玉东西[yù dōng xī]酒杯名。宋黄庭坚《次韵吉老十小诗》之六:“佳人斗南北,美酒玉东西。”史容注:“酒杯名。”宋王炎《和尧章九日送菊》之一:“对花懒举玉东西,孤负金钱緑满枝。”宋周紫芝《南柯子》词:“殷勤犹劝玉东西。不道使君,肠断已多时。”一说指酒。 
- 狗东西[gǒu dōng xī]詈词。 
- 公西[gōng xī]复姓。春秋时鲁国有公西赤﹑公西葴。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 淮西[huái xī]即淮右。 
- 泰西[tài xī]犹极西。旧泛指西方国家,一般指欧美各国。 
- 欧西[ōu xī]泛指欧洲及西方各国。 
- 归西[guī xī]婉辞,指人死(西:西天)。 佛教以念佛往西方极乐世界为归西。后世俗以死亡借称归西才有人来报,说老太太昨儿黄昏归西的 
- 平西[píng xī]太阳在西方将落。 太阳接近西方地平线日已平西 
- 沙西[shā xī]泛指远方沙漠地带以西的地区。 
- 撩东札西[liáo dōng zhá xī]犹言舍此就彼。 
- 偏西[piān xī]太阳偏向西方,表示已过中午。如:等太阳偏西再赶路。 
- 碧牙西[bì yá xī]见“碧鸦犀”。 
- 海西[hǎi xī]1.古大秦国,即罗马帝国。 2.指西域一带或位于我国西方的国家。 
- 日西[rì xī]1.日向西方。 2.指傍晚。 
- 泰东西[tài dōng xī]泛指欧美和东亚﹑南亚﹑东南亚各国。 
- 辽西[liáo xī]辽河以西的地区,就是辽宁的西部。 辽河以西的地区,就是辽宁省的西部 
- 中西[zhōng xī]中国和西洋。 中国和西洋学贯中西 
- 班加西[bān jiā xī]利比亚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海港。人口49万(1984年)。古代重镇,向为通往非洲内陆的商贸中心。有纺织、鱼类加工、水泥等工业。交通枢纽,有国际航空站。建有巨大的海水淡化厂。冬季旅游、疗养胜地。 
- 竹西[zhú xī]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人因于其处筑竹西亭﹐又名歌吹亭﹐在扬州府甘泉县(今江苏省扬州市)北。 
- 老东西[lǎo dōng xī]詈词。称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