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每况愈下

每况愈下

原作“每下愈况”,比喻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用作“每况愈下”,义亦转变,表示情况越来越坏的意思。东郭子与庄子互相对话揭示道无处不在、广大无边而又体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的道理。东郭子问庄子,道表现在什么地方?庄子回答道,不论什么地方都有道。东郭子说,请你举个例子,庄子说,在蝼蚁那里。东郭子问,举例怎么这样卑下呢?庄子又说,在草中。东郭子说,怎么愈来愈低了呢?庄子说,砖头瓦块,拉屎撒尿无不有道。东郭子不再问了。庄子说,你的问题,本来未接触实质。一个官员向市场人员打听如何鉴别猪之肥瘦,市场人员说,愈是看猪的下部愈清楚,因此,只要踩一下猪腿就知道了。你不要太过于固执,道都是依赖于具体事物的。

【出典】:

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

【例句】:

宋·洪迈《容斋续笔·蓍龟卜筮》:“伎术标榜,所在如识,……人人自以为君平,家家自以为季主,每况愈下。” 清·黄宗羲《吾悔集》一:“自公六亡,每况愈下。”


主谓 况,比较。愈,越,更加。原为“每下愈况”。语出《庄子·知北游》:“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意为估量猪之肥瘦,越近猪的脚胫越能显出它是否真肥。比喻越是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多作“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钱钟书《围城》3:“斜川客观地批判说:‘……老一辈一天少似一天,人才好像~。’”△贬义。多用于比喻形势状态的变化方面。→江河日下 一落千丈 ↔日新月异渐入佳境 步步高升 欣欣向荣。也作“每下愈况”。


每况愈下”表示越来越坏之意。

“下”,下等、低下,引申为差、坏。

“愈”,越来越。

那么,“况”呢? 是否为 “情况”或 “状况”之义呢?

“况”,此处义为 “更加”,程度副词。 《国语·晋语》: “以众故,不敢爱亲,众况厚之。”韦昭注: “言以众故杀君除民害,众益以为厚。”“众况厚之”犹谓 “众益厚之”,况: 益,更加。

因此,“每况愈下”,说的是 “情况 ( 状况) 每每更加越来越差( 坏) ”。双重强调。当然,语言中人们不会把 “更加”与 “越来越”连用,只用一个就够了。

每况愈下”由 “每下愈况”转变而来,意思是说,每往下说,就越能比照说明。 “况”在此亦不作 “情况”或 “状况”讲,而是“比况”、“比照”之义。此语出自 《庄子·知北游》。旧时曾有某文化名人把 “每况愈下”说成了 “每下愈况”,一时传为笑谈。此二语实亦易混,唯明其义方不误之。


【词语每况愈下】  成语:每况愈下汉语词典:每况愈下

猜你喜欢

  • 漆室葵心

    源见“漆室忧葵”。借指忧国之心。宋孔平仲《和经父寄张绩》诗之二:“但存漆室葵心在,莫学荆山玉泪哀。”

  • 浮拍池中

    源见“持螯把酒”。形容纵酒放情。清 缪慧远《有感》诗:“苍茫梦里询蕉鹿,浮拍池中把酒螯。”

  • 小草复出

    同“小草出山”。明王思任《沈文端公〈纶扉奏稿〉序》:“逾三十年,而予小草复出,与公之闻孙试起部。”

  • 剑埋丰城

    源见“丰城剑气”。比喻人才被埋没。宋黄庭坚《和答魏道辅寄怀》之四:“剑埋丰城狱,气与牛斗平。皇明烛九幽,湔祓用神兵。”

  • 日食万钱

    《晋书.何曾传》:“然性豪奢,务有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蒸饼上不拆作十字不食。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晋代何曾生活豪奢,每天的饮食要花费成

  • 渡江之桔

    《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为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春秋时,齐相晏婴出使楚国,他借桔子

  • 被绣夜行

    见“衣锦夜行”。

  • 然明改俗

    《后汉书.张奂传》:“张奂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也。……复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赋,率厉散败,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产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悉杀之。奂示以义方,严加赏罚,风俗遂改,百

  • 卿卿我我

    源见“卿卿”。形容男女相爱,情意缠绵。微知《从〈春秋〉与〈自由谈〉说起》:“至‘礼拜六’所刊的文字,十九是卿卿我我,哀哀唧唧的小说。”并列 卿,古时君对臣、上对下亲昵的称呼,意即“你”。现多用来形容男

  • 捉衿露肘

    同“捉衿见肘”。明焦竑《焦氏笔乘.募疏》:“伏以捉衿露肘,谁怜子夏之贫?”见“捉衿见肘”。明·陆时雍《诗镜总论》:“五言古非神韵绵绵,定当~。”【词语捉衿露肘】  成语:捉衿露肘汉语大词典:捉衿露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