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首尾相应

首尾相应

首尾:即前后。原指作战部队紧密配合,互相接应。后泛指前后互相呼应。出自唐末五代人杜洪、钟传的事迹。杜洪,原为鄂州(今湖北武汉)伶(líng玲)人(即戏剧演员)。钟传,洪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原为豫章地区的低级武吏。在唐末藩镇混战中,二人分别纠集了自己的势力。中和二年(883年)钟传逐走江西观察使高茂卿,占领了洪州,被唐僖宗任命为镇南节度使。光启二年(886年)杜洪也乘虚进入鄂州,自称节度留后,也被唐僖宗拜为节度使。后来二人都遭到了杨行密的袭击。为了摆脱杨行密,他们便互相协同,首尾相应,并同时向朱温求救。后来在朱温的帮助下,大败杨行密。

【出典】:

旧五代史》卷17《梁书十七·杜洪传》231页:“及为杨行密所攻,洪、传首尾相应,皆遣求援于太祖,太祖遣朱友恭赴之,大破淮寇于武昌,二镇稍宁。”

【例句】:

宋·洪迈《容斋五笔·绝句诗不贯穿》:“永嘉士人薛韶喜论诗,尝立一说云:‘老杜近体律诗精深妥帖,虽多至百韵,亦首尾相应,如常山之蛇,无间断龃龉处。’”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全传》84回:“可将队伍摆为长蛇之势,首尾相应,循环无端,如此则不愁地理生疏。”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刘应节传》:“如其不然,集兵三十万,分屯列戍,使首尾相应,此百年之利也。”


主谓 ①作战时军队间紧密配合互相支援。语本《孙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明史·刘应节传》:“集兵三十万,分屯列戍,使~,此百年之利也。”△多用于描述战事方面。 →首尾相救 ↔声东击西②诗文前后关联,互相呼应。宋·洪迈《容斋五笔·绝句诗不贯穿》:“老杜近体诗,精深妥帖,虽多至百韵,亦~,如常山之蛇,无间断龃龉处。”△褒义。多用于称赞诗文的结构严谨。→前后照应 ↔虎头蛇尾。 也作“首尾相赴”、“首尾相援”。


【词语首尾相应】  成语:首尾相应汉语词典:首尾相应

猜你喜欢

  • 雁塔

    同“雁塔题名”。清钱谦益《送林自名宪使归闽》诗:“雁塔嗟前梦,《骊歌》怆暮云。”【词语雁塔】   汉语大词典:雁塔

  • 綍纶

    同“纶綍”。《水浒传》七九回:“年来教授隐女仁,忽召军前捧綍纶。”【词语綍纶】   汉语大词典:綍纶

  • 狐威

    同“狐假虎威”。郭沫若《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王阳明三十六岁的时候,触犯了刘瑾八虎的狐威,被贬为龙场驿驿丞。”【词语狐威】   汉语大词典:狐威

  • 七国三边

    《史记.孝景本纪赞》:“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合从而西乡。”又《史记.律书》:“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西汉王朝从高祖到景帝统治时期,曾先后遭受外部三边之患和内部七国之乱。后以“七国三边”指内忧

  • 赵孤

    同“赵氏孤儿”。汉王充《论衡.言诠》:“景公乃与韩厥共立赵孤,续赵氏祀,是为文子。”明冯梦龙《酒家佣.姊弟式庐》:“谢劬劳能存赵孤,这愁怀灵均难赋。”【词语赵孤】   汉语大词典:赵孤

  • 赐作奴婢

    《史记.汲黯列传》:“匈奴浑邪王率众来降……及浑邪王至,贾人与市者,坐当死五百余人。黯请间,见高门,曰:‘夫匈奴攻当路塞,绝和亲,中国兴兵诛之,死伤者不可胜计,而费以巨万百数。臣愚以为陛下得胡人,皆以

  • 食枣约

    源见“枣大如瓜”。指仙人的约会。明高启《赠李外史》诗:“何当共赴食枣约,山花醉折春蒙蒙。”【词语食枣约】   汉语大词典:食枣约

  • 雪案萤窗

    源见“孙康映雪”、“囊萤照读”。谓勤学苦读。元吴昌龄《张天师》一折:“〔小生〕雪案萤窗,辛勤十载,淹通诸史,贯串百家。”见“雪窗萤几”。元·白朴《东墙记·楔子》:“小生年长二十五岁,~,苦攻经史,博古

  • 鹤避鸡群

    源见“鹤立鸡群”。比喻超群绝俗。唐韩愈《醉赠张秘书》诗:“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

  • 气傲心高

    气:气势;气质。傲:傲慢;看不起人。心:心思。高:高深。指气质傲慢,心思高深。允禵(īí题,1688-1755年),姓爱新觉罗,名允禵,是康熙皇帝第十四子。允禵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被封贝子(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