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十六卫

十六卫

军事管理机构合称。唐朝以十二卫加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始称十六卫。掌禁卫。五代至宋沿之。唐朝后期渐存虚名。


军事机构的合称,隋唐皆置,又称南衙,掌宫廷宿卫。隋文帝开皇年间,置左右翊卫、左右骁骑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御卫、左右候卫,合称十二府,统领禁军。隋炀帝时改“”为“”,并改“左右翊卫”为“左右卫”,改“左右屯卫”为“左右领军卫”;又增置“左右备身卫”和“左右监门卫”,合称“十六卫”;其中“左右备身卫”和“左右监门卫”不领府兵。唐朝沿袭隋制,但无左右御卫、左右候卫、左右备身卫。监门卫和千牛卫不领府兵,其他诸卫皆领府兵。每卫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共掌府卫事。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募士宿卫,取代卫兵;到天宝年间,成为虚名。到宋朝,仅存其名。见《隋书·百官下》、《旧唐书·职官三》、《新唐书·百官志·十六卫》。

猜你喜欢

  • 翰林承旨

    即“翰林学士承旨”。

  • 多里吉衙门

    满语官署名。汉译为“内阁”。又作“多尔吉衙门”。

  • 五官将文学

    官名,东汉末年曹操置,既是领兵将官,又兼掌典章故事、侍从顾问。《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夏侯尚……太祖定冀州,尚为军司马,将骑从征伐,后为五官将文学。”注:“尚自少侍从……入为腹心,出当爪牙。智

  • 胄子监长

    官名。渤海国胄子监长官。

  • 西域都护司马

    官名,为西域都护、西域长史属下的武官,掌领兵护西域诸国。参看“西域长史”条。

  • 假版官

    官制用语。唐朝后期,藩镇自辟属官,因非经吏部铨授,故称假版官。宋初有试衔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以试大理评事为假承事郎,试秘书省正字为假承奉郎,又改太庙斋郎为假将仕郎,皆非正官,

  • 掌醢署

    官署名。隋朝光禄寺置,有令一员、丞二员、掌醢十员。唐朝沿置,令一员、丞二员,掌供醢醯之物: 鹿、兔、羊、鱼醢; 宗庙用葅以实豆,宾客、百官用醯酱以和羹; 又有主醢、酱匠、酢匠、豉匠、葅醯匠等属。宋初存

  • 理藩大臣

    官名。清末理藩部长官。宣统三年(1911)改理藩部尚书设,并为国务大臣。一人,从一品,以满人充,特简。掌领部务,参加阁议。官名。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四月改理藩部尚书为理藩大臣,为理藩部的长官。

  • 典属国

    官名。秦始置,西汉因之。掌诸属国归附少数族事务,秩二千石。属官有九译令。武帝时增设诸属国以处内附匈奴,各置都尉,皆隶之。多以熟悉边事者充任。成帝河平元年(前28)省并大鸿胪。北魏复置,其职略同,亦称典

  • 太官署

    官署名。北齐光禄寺置,掌百官食膳事,有令、丞。隋、唐光禄寺沿置,隋朝有令三员、丞八员,又有监膳十二员、唐朝有令二员、丞四员,掌供百官膳食,又有监膳十员、监膳史十五员、供膳二千四百员等。明洪武八年(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