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智、熊飞、程伯安、单长江、阮忠选注。语文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22万字。本书是从《全唐诗》中选编出的有关唐代民俗事象的诗篇,分生产民俗、消费民俗、社会民俗、节日民俗、信仰民俗、游乐民俗、边塞
唐代楼名,在骊山华清宫。温庭筠有《走马楼三更曲》。
【介绍】:王维《送梓州李使君》颔联,夜,一作“半”。巴山夜雨,山泉百道,如悬树梢,写尽蜀地的山峻雨足。正如王士禛《古夫于亭杂录》卷三所评:“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
【介绍】:孟郊作。见《列女操》。
亦称“的对”。即正名对。指格律诗一联上下两句中处于对仗地位的词语不仅词性一致,且属于同一类事物,但意义相同或相反、相对。日僧空海《文镜秘府论·东卷》:“的名对者,正也。凡作文章,正正相对。上句安天,下
极短的时间。刘禹锡《和李相公初归平泉遥望山居即事》:“岩廊人望在,只得片时闲。”
两手相叉置于胸前的敬礼仪式。王梵志《平生不吃著》:“叉手立公庭,终朝并两脚。”
【介绍】:见丘悦。
【生卒】:560—647【介绍】:唐代文学家。字希明。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十八岁拜访徐陵,商榷文章,陵深为惊异。陈后主闻而召见,累迁为尚书殿中侍郎
【介绍】:丁仙芝作。写诗人与友人的月夜畅饮,通过对饮前与饮后的描写表现了两人的深厚友情和雅趣。诗人从余杭早春的晓景写起,以鸟语花飞的景象作衬底,巧妙地烘托了二人的清丽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