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柏堂集前编

柏堂集前编

十四卷。《次编》十三卷。《续编》二十二卷。《后编》二十二卷。《余编》八卷。《补存》三卷。《外编》十二卷。清方宗诚(1818-1888)撰。方宗诚,字存之,号柏堂,学者称“柏堂先生”,安徽桐城人。性颖敏,虚心好学,擅长古体散文写作,识道理,有卓识。任枣强知县时,认真查办案件,教民以礼。著有《柏堂遗书》等二十余种。是书所论修身治世之理,论理精湛。《前编》文十三卷,附试论一卷,辑录其自道光十八年(1838)至咸丰三年(1853)所作之文九十四篇;《次编》文十三卷,辑录自咸丰三年(1853)至八年(1858)所作之文七十七篇,附诗四十五首;《续编》文二十卷,附拟疏、拟教令二卷,辑录作者于咸丰九年(1859)至同治八年(1869)客游燕、齐、豫、鄂、皖、鲁、吴、越时所作之文二百二十二篇。《前编》、《次编》均为光绪六年(1880)刻本,《续编》为光绪七年(1881)刻本。《后编》文八十一卷,附诗、议状四卷,辑录作者同治八年(1869)冬,奉檄至直隶及官枣强后所作之文一百八十六篇、诗四首,亦为光绪七年(1881)刻本。《余编》八卷,为方宗诚归田后所作。因《柏堂集》久已刊行,故为《余编》,八卷皆文,共七十八篇;《补存》三卷、共二十篇;《外编》十二卷,皆自道光十九年(1839),经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年(1884)告归寓安庆之书札稿。现有清光绪年间刊本存世。

猜你喜欢

  • 五音集韵

    十五卷。金韩道昭撰。韩道昭字伯晖,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韩孝彦子。孝彦曾撰《四声篇海》。《五音集韵》成于金泰和八年(1208年),一说成于韩道升写序的那一年,即金崇庆元年(1212年)。是书所收之字

  • 自怡集

    一卷。明刘琏撰。刘琏,字孟藻,浙江青田人,生卒年不详。诚意伯刘基长子。洪武十年(1377)为考功监丞,兼试监察御史。后出为江西布政司右参政,为胡惟庸所胁,坠井死,年仅32岁。事迹附见《明史》刘基传。此

  • 卢升之集

    七卷。唐卢照邻(634?-686?)撰。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北京大兴)人。自幼笃志于学,十岁从于文字学大师曹宪、王义方学《埤苍》、《尔雅》。博学多才,善为辞章。曾调邓王府典签,转新

  • 海山仙馆丛书

    五十六种,四百九十二卷。清潘仕诚编。潘仕诚字德畬,广乐番禺人。官至兵部郎中。丛书刊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仿《知不足斋丛书》体例,板式亦相同。书前凡例曰“但择前贤遗编,足资身心学问,而坊肆元传本者

  • 甘泉仙源录

    见《甘水仙源录》。

  • 类书纂要

    三十三卷。清周鲁(生卒年不详)撰。周鲁字南林,无锡人。此书为抄录类书而成。其内容全不注明出处。有的舛误相因,并无新意。

  • 闲家编

    八卷。清王士俊(生卒年不详)撰。王士俊字犀川,贵州平越(今贵州福泉县)人。康熙六十年进士,后授庶吉士。雍正元年以知州发河南,累擢河南巡抚,他提倡垦荒劝捐,颇为民累。此后又任湖北、四川巡抚,河东总督,后

  • 春秋集古传注

    二十六卷 或问 六卷。清郜坦撰。郜坦为江苏淮安人,生卒年及事迹均未详。此书成于乾隆三十年(1765),书首有《纂例》十五篇,书末有《或问》六卷,申明去取诸家之说的标准。本书所采《春秋》经文皆依《左传》

  • 三峰传稿

    一卷。清万应隆撰。应隆字道吉,泾县(今属安徽)人。崇祯举人,入清不仕。著有《三峰文集》。该书记明末周泰峙、金声、黄道周、万庚、杨廷枢、万曰吉、万寿祺等人,所记虽较《明史》简略,但颇多轶事,为《明史》所

  • 钦定平定教匪纪略

    四十二卷。清托津等撰。托津(1755-1835),字知亭,姓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嘉庆朝官至军机大臣。《清史稿·托津传》说他为人“朴诚”,清仁宗在综理政务时,“于行省有重事大狱,率以任之,无一岁不奉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