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字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常虚

肾常虚

小儿生理特点之一。肾属水,乃天一真精之所生,人之有肾,如树木之有根,而肾又为元气聚会之处,一水不胜二火(君火相火),所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肾常虚,筋骨难成乳必癯。肾主骨肾虚骨髓不满,面白,目中白睛多,其颅即解;尻骨不成,则不能坐;髌骨不成,则不能行,多有五软之证;齿乃骨之余,骨不余则齿生迟;肾之液为血,发乃血之余,肾虚则发稀不黑。因此,有些小儿生后出现五迟、五软、解颅兔唇、先天性痴呆等,生长发育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甚至成为畸形,皆由先天肾气不足所致。此外,肾主闭藏开窍二阴,职司二便,若肾阳不足下元虚寒,则闭藏失职,不能制约小便,就会出现遗尿;若肾气虚弱,火不生土,亦可形成五更肾泻;再如哮喘,久发便可由肺及肾,而出现肤冷多汗,动则喘气,肾虚不能纳气的现象。所以,明·万全总结为“肾常虚”。在治疗上提出“有补无泻”的主张。

猜你喜欢

  • 鸡冠蚬肉外障

    病名。出《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奚魁蚬肉。系由脾胃积热,肝风上冲于目所致。《证治准绳·杂病》:“其状色紫如肉,形类鸡冠蚬肉者即是。多生睥眦之间,然后害及气轮而遮掩于目。”治宜洗祛瘀,内服祛风泻热之剂,

  • 郭敬仲

    【生卒】:十世纪初【介绍】:宋代医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为名医郭照乾之孙。曾治愈孟太后重病,授光禄大夫。

  • 听会

    经穴名。代号GB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听呵、后关。属足少阳胆经。位于面部,当耳屏间切迹前方,下颌髁状突之后缘,张口有空处。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和颞浅动脉。主治耳鸣,耳聋,齿痛,口眼斜;以及中耳炎

  • 逐月养胎

    出徐之才《逐月养胎方》。是古人按脏腑、经络理论对胚胎发育的认识。如妊娠一月始胚,由足厥阴肝经主养;妊娠二月始膏,由足少阳胆经主养;妊娠三月始胎,由手厥阴心包经主养;妊娠四月由手少阳三焦经主养;妊娠五月

  • 踹地生

    见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卷五。即倒产。详该条。

  • 耳孔

    七窍之一。外耳道出口的孔窍。参见七窍条。

  • 夹阴中寒

    病名。指因房劳伤肾,复感寒邪而致的阴症。《伤寒全生集·辨治伤寒传经证治脉要指法》:“又有脉沉,足冷,面青,小腹绞痛无热者,此皆夹阴中寒也。”本证即后世所称夹阴伤寒。详该条。

  • 羊尿泡

    见《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马尿泡之别名,详该条。

  • 朦昧

    证名。见《素问·气交变大论》。一作蒙昧。指神情昏昧,意识不清,如有物蒙蔽之状。

  • 死胎不下

    病证名。又名胎死不下。指胎儿死于母腹后,日久不能自行产出者。可发生于妊娠期和临产时。多因妊妇气血虚弱,胞宫无力娩出胎儿;或胞宫瘀血阻滞,不能送胎外出所致。气血虚弱者,症见腹部不继续增大,仅微有缩小,阴